《金刚经》其核心就是破相。
“破相”的具体路径有两条:一是从空间上破,二是从时间上破。从空间上破,万事万物和任何名词概念都是聚合体,不是可独立自存的实体;从时间上破,万事万物从“聚合体”的角度来看总是瞬息万变的,没有确定性和一贯性。
所以在全部《金刚经》里,最需要记住的只有两句话:
一是“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这是泛言“破相”,可对应为空间的‘破相’;
二是“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是从时间上“破相”。
所谓“有为法”,这是佛教的一个专有名词,指的是一切处于因果关系当中的事物。对因果律的认识是佛陀的一大创见,因此有了“缘起性空”的理论,所以“有为法”也叫“缘起法”,这两个词说的其实是一回事。
这里有了问题:这个世界上难道还有什么东西不在因果关系当中吗?答案是:没有。(休漠是否定了因果律,但那是另外一个话题,不在此展开)所以一切现象都属于“有为法”。佛教修行的目的,就是让你摆脱“有为法”。
和“有为”相对的概念是“无为”。我们看到佛经里边的“无为”,千万不要把它当成《老子》哲学的“无为”,这完全是两回事。《老子》的“无为”在佛学里仍然属于“有为”,佛学的“无为”是指摆脱因果关系之后的状态,也就是涅槃状态。当你摆脱“有为”,进入“无为”境界了,你也就涅槃了,成佛了。
这里让我想起了英国经验主义大师休漠,他破除了因果律和自我,但当时他并没有阅读过有关佛教的理论书籍,在其《人性论》中休谟最著名的一句话就是“自我只是一束知觉”,他认为并没有所谓的“自我”的存在。他的《论人性》这本书里面有一段话常被引用,他说:“当我直接去体会所谓的‘自我’时,我总是碰到这个或那个感觉,比如冷或热、明亮或阴暗、爱或恨、苦或乐等等,我总不能抓住一个没有感觉的、纯粹的我自己,并且除了感觉之外,我什么都观察不到。”
我对其的理解是和《金刚经》中破相有异曲同工之妙,可见无论哪个时代,大师们所窥得的世界真相是如此接近。
另外简单阐述一下现在常有一种不负责任的说法,说科学的尽头就是佛法,比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尤其广义相对论中所提时空观的相对性就是对佛法的致敬,我不同意这个观点,相对论中的时空观的相对性不是对时空实有的否定,是指时空可以弯曲,甚至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他很不喜欢相对论这个说法,他恰恰证明了宇宙中的一个绝对性,既光速是绝对,所以时空必须是弯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