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提问题。
问题1,如果孩子要养宠物,你怎么办?
很多家长会说不行,觉得养宠物影响学习,并且把家里搞得脏乱差。女儿初一时要养狗,我的意见是,养可以,必须自己打理。于是去市场买回来一只小狗,前三天挺高兴的,但是当时学习压力大,时间很紧张,过了一星期就不耐烦了,一个月后受不了了,把狗送回去了。
对于养宠物的思考,是源于一个故事。乔布斯上小学时,有一天,他模仿老师的笔迹,在学校里贴了一张海报,让同学们把宠物带学校来。第二天,学校成动物园了,各种各样的宠物都有。这个故事给我很大启发,在发达国家,几乎每家都有宠物,把宠物看成家庭成员,宠物给孩子施展爱心、同情心有形的东西,一个孩子对宠物的怜爱,可以平移到对生命的珍惜,最后迁移到对人类的同情,养宠物对培养孩子的同情心有帮助。
问题2,家长跟孩子一起逛街,碰见乞丐伸手要钱,你会怎么办?
有的人把钱扔盒里,有的人会讽刺乞丐,还有的视而不见。董老师的做法是当着儿子的面给乞丐钱,示范给孩子看,这样做能培养孩子善良的本性和同情心。卢梭在《爱弥儿》中写道,最好的施舍是父母示范给孩子看,而不是把钱给孩子,让孩子给乞丐。乞丐能帮助我们培养孩子的同情心。
问题3,过年过节,带孩子去爷爷奶奶家,路上会跟孩子说什么?
大多数人什么都不说,还有人叮嘱孩子,到爷爷奶奶家,不许乱动啊。董老师每年带儿子跟爷爷奶奶过年,在路上会告诉儿子:“爷爷奶奶年龄大了,你要照顾好爷爷奶奶,回老家不是旅游”,让孩子对人老去产生同情,具备同情心才能长成真正的人。同时教育女儿,如果回国,必须抽出时间去看爷爷奶奶。孩子长大后有所牵挂,对生命的根有所眷恋,人生才能不偏航,保持善良的本性。教育原理是保证人的根不出问题,人具备了同情心,说明他是善良的。
问题4,你或者孩子因为同情弱者,最后发现自己被骗了,请问下次你会怎么做?
有家长跟孩子说,那是骗子,以后躲着点,还有的家长不置可否。我是这么做的,跟孩子说:“骗子毕竟是少数,同情弱者只是为了表达爱心,这次被骗,从此关闭善心的大门是错的”。美国一个体育明星,要出席一个重要集会,那天一下车,一个女乞丐对他说:“我的孩子生病了,没饭吃,能不能给点钱”。明星送给这个女人一千美元。第二天,他的经纪人告诉他,昨天停车场的乞丐是个骗子,体育明星笑一笑说:“这不是坏消息啊,这是好消息啊”助理说:“为什么?”明显说:“说明没有孩子生病,没有孩子吃不上饭,这不是好消息吗?”人与人的不同,是思维方式的不同。行善如果没有私心,就不会觉得受伤害。我们以爱面对每一个生命,即使他是骗子,也无所谓,下次注意观察就可以了,但不能因此关闭善心的大门,依然要行善,救助弱者。如果真的发现是骗子,也不要侮辱人家,笑一笑就可以了。善良是从小培养的,同情心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可以训练出来的。因为被骗子骗了,从此关闭了爱心的大门,关闭了孩子同情心生长的渠道,这个错误就太离谱了。
问题5,孩子心太软,看不惯别人受苦,怎么办?
人心柔软,意志才能坚强,人心太硬,意志脆弱。心太软,说明孩子具有善良的本性,这是好事,心柔软是优秀的品质。
问题6,救助弱者的道德底线在哪?
如果救助贫弱没有底线可能在犯罪,可能在侮辱人。假如你给贫困户1万元,让人跟你一起照相显摆,这样会伤到别人的尊严,这是缺德,同情心需要道德底线。
第二部分,董老师个人经历。
董老师同情心的原型来自母亲,母亲说的最多的话就是:“我就看不了别人受苦的样子”。小时候家里状况相对好一点,左邻右舍生活穷苦,经常给人家送食物。老家东西邻居两家都生了8个孩子,东家邻居现在只剩下老头,孩子不养老,每次父亲看见老头,都把他拉回家,然后劝他儿子要善待老人。西邻居现在剩下老太太,经常来我家哭诉,妈妈做好饭,让她吃一顿,再把她送回去。父母对苦难的同情让我很感动。
自己教育孩子的经历。女儿五年级时,有一次跟农村学生结对子,去农村体验生活。去时给那家孩子买了很多图书,回来后,把她自己的衣服和书包都送人了,说他们家太穷了,什么都没有。儿子六年级时说:“我将来要赚很多钱,站在马路上,见人就给,表达爱心”。让孩子慢慢体会到人性善良的一面,培养同情弱者的心态。
董老师在吉林大学设立救助基金,每次发放奖学金时董老师从没去过现场,因为他觉得,去的话是找自己价值,以牺牲别人尊严为代价。给中学捐了一个图书室和微机室,捐赠仪式也不到场,因为不想让老师学生感谢自己。拿钱买别人对自己的崇拜,不符合董老师的做人理念,不能侵犯别人的尊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一个孩子同情心没有培养出来,不能保证他长大是个好人,这是做人的根本。
第三,同情心的哲学基础。
1、人生而自由平等,这是卢梭的名言。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比别人高贵,没有人比别人低贱,这是现代文明的地基,贫弱的人跟我们是一样的人,只是因为生活境遇没有做好,导致他们过贫穷的生活,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有义务救助他们,人生而平等。
2、爱是利他行为。跟自己利益无关,爱是最高尚的行为,爱是无条件的,同情弱者,爱不是交换。
第四,同情心的概念。
在生活中给同情心下个定义很困难,相同的词汇太多——爱心、善心、怜悯心等等。选择同情心这个词,有深层的考量。罗素在《西方哲学史》中说,人生有三件要事,一是对真理的追求,二是对真爱的寻求,三是对苦难的同情,所以这里使用了“同情心”这个词。真理一般隐藏在浮云下边,拨开浮云追求真理。“对真爱的寻求”中,真爱是指你的爱人,这一生你跟谁同行,真爱是可遇不可求的,所以是寻求。对同类的同情心,视为跟自己一样的人对待,别人的苦视为自己的苦。对同类肉体上、生活上的痛苦,在物质层面上缺衣少穿,这是一般意义上的同情,罗素说的同情有深层的含义,是对人类由于无知所产生的精神上的痛苦的同情,博瑞智中心任务是解除人类在婚姻家庭方面,精神上的痛苦,所以才用同情心这个词。
在博瑞智教育理念特定含义下,下了一个描述性定义,同情心是对他人所遭受的痛苦,产生感同身受的感觉,并涌起了帮助他人解除或减轻痛苦的情绪,这种情绪叫做同情心。
有了同情心才能爱护同类。
对同情心的理解的精髓,一是对他人的痛苦产生共鸣,感同身受。从反面理解,是对别人的痛苦漠然,视而不见。二是感受他人的痛苦的强度,如同自己遭受同样痛苦一样,三是由此产生帮助他人解除或者减轻痛苦的情绪冲动。
第五,相关概念的辨析。
1、同情心与善良心的区别,善良一般是从外部描述人的行为,准确含义是,一不伤害他人,二对他人友善。同情心指看见他人的痛苦,产生自己感同身受的内心的痛苦,进而产生解除他们痛苦的情绪反应。善良是在宏观上对一个人品性的描述,善良一般没有特定行为指向对象。同情心在微观上对一个人认知和行为的表述,有明确的对象作为行为的目标,它俩有本质区别。有同情心的人一定是善良的人,善良的人不一定有同情心。善良面宽,同情心面窄,同情心根扎的深。在教育孩子方面,同情心具有可操作性,善良没有可操作性。
2、仁慈与同情心的差别。仁慈,一般描述上对下、长辈对晚辈的呵护善待行为和态度,同情心没有上下辈分之分,当事人之间地位平等,特指被同情的对象遭受痛苦时,当事人产生共鸣,激发救助被同情对象的情绪。有同情心的人一定是仁慈的,对陌生人都善待,对贫弱者一定会呵护的。孩子一旦有了同情心,他就是善良的人,是仁慈的人。
第六,同情心的边界。
1、不能侵犯别人的隐私,别人接受你的救助,但不能公布人家的名字,隐私不能侵犯。
2、不能伤害被救助者的人格尊严。给人捐钱了,让人举钱照相,这是极端自私,是虚荣心泛滥。
第七,怎样培养孩子的同情心。
1、家长无条件爱孩子,才能使孩子心变得柔软,同情心的地基是爱,没有爱的人没有同情心。
2、无条件地接纳孩子,孩子才能接纳自己,他的心才能变柔软,才能感受到别人的痛苦。
3、给孩子做榜样,家长是这样的人,善待生命,同情弱者,孩子会模仿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最初行为模式是直接模仿父母,给孩子做出榜样胜过说大道理。
4、让孩子照顾家里老人,赋予责任,他看到亲人,因为年迈、疾病而变得行动不便、无助,他的心会被感动。
5、带孩子去敬老院、孤儿院做义工,看到那么多人生活无助贫弱,才能涌起救助贫弱的冲动。
6、让孩子照顾小动物,养宠物是培养孩子同情心非常重要的方法,前提是让孩子自己照料,才能起作用。
7、给孩子讲有关同情心的故事,引导孩子阅读讲述同情心的书籍,引导孩子观看有关同情心的电影。
这些原理我们知道了,还可以创造更多的方法。
第八,同情心的杀手。
1、残酷打骂孩子,说明你没有同情心,孩子就不可能有同情心,你没有权利打骂孩子,这种做法是邪恶的。
2、家长对自己的父母没有孝心,言语行为对自己爹妈不敬,孩子在一边看着,不可能培养孩子同情心。
3、父母当着孩子面宰杀动物,孩子小的时候理解不了深刻的道理,我们养猪羊目的是为了食物。孩子十六岁以后,价值观形成了,就不用避讳孩子了,否则孩子心灵会留下阴影。
4、当着孩子面斥责乞丐,即便乞丐是假的,也不能说破,否则把孩子同情心的萌芽折断了,可以跟孩子分析,那个乞丐有可能是假的。
5、父母一方当着孩子面抱怨另一方,最亲近的人都不能施以爱心,怎么可能对别人有爱心呢。
6、孩子看过多暴力场面的影片,会模仿影片中的情节,心灵会变硬,会屠杀动物,跟同类打架。尽量让孩子少看暴力电影,告诉孩子这是电影,不是真的。
7、孩子虐待动物不被制止,反被称赞勇敢,这是灾难性的错误。勇敢不是这样培养的,勇敢是意志品格,这是两码事,不能通过让孩子虐待动物的方式培养勇敢。培养孩子意志品格最好的途径是体育锻炼。
培养孩子第一位是成人,再成才,培养孩子的同情心是孩子成为一个善良人的关键。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