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已经是开学第四周了,新的学期,我依然是班主任和两个班的数学老师,带着128个孩子,真的是感觉身负重任、亚历山大呀!
然,不同的是,我和孩子们一起从三年级升入了四年级。
第一次走进教室,告诉他们以后我还是他们的班主任和数学老师,我说“来,让老师看看有多少同学是老师的老朋友了。”班里三分之二的学生举起了小手,(因为分班了,每个班只有原班三分之一的学生),同学们激动的欢呼着。
再次教到他们,正如所云,几家欢喜几家忧。因为带过他们,老朋友,知己知彼,好管理,而另一方面,有几个啥也不会的学生都在我们班,加、减法都算不明白。上一期好不容易让他们背会了乘法口诀,但却着实教不明白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书写格式,课上统一讲时看着他们坐端正听,讲完后单独再教他们几个,下课了再重新叫到身边教,可怎么都教不明白,讲完一道题问:“学会没有?”回答:“学会了。”“来,再出道题试试。”又被打回了原形,唉!那种心情,真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呀!那种无力感,真是让你觉得拳头砸在棉花上,无法释怀!本学期的除法可怎么给人家教明白喽?
思虑良久,今年的我,决定改变原来一直我来教、学生来听的教学方法。这学期,我让学生自己先预习例题,寻找解题思路,不懂的地方小组讨论,最后我再来讲解的方法,来上好我的每一节数学课。
说干就干,从开学到现在,我的数学课也像语文一样增添了预习一项,每节课,开课之前,我都会给孩子们留出相应的时间让他们对例题进行预习,我来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而后我再去讲解,感觉比以前上课效果好多了。
今天在四一班开了新课,我又开始了一个新的模式,让孩子们预习后进行探讨,四人一个小组进行讨论,而后选出代表来回答问题,最后让同学们合上书,用自己的话来说出题里面的已经条件,隐藏条件,以及问题,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的,说出自己的解题思路,优秀的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理解题意,寻找不同的解法。
虽然今天的这节课是第一次实验,但从学生们的眼神中,我看出了新奇和兴趣的味道,效果应该棒棒哒!
整体来说,开学之初到现在,这个数学课开展预习的环节,用起来感觉还不错,讨论的环节,今天感觉也是初见成效,不懂的同学们,可以在小组讨论时听听小组代表的讲解,而后再来听老师讲,效果应该会比原来好,坚持一段时间,看看成果吧!希望学生们都能养成自己独立思考的习惯,学会用不同的解题思路思考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