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你》这部电影,如果光看片名你会觉得它是一部爱情偶像片。其实不是,这部影片没有华丽的演员阵容,也没有波澜曲折的故事情节。但这部影片直击观众的内心,将“爱”表现的淋漓尽致,这部影片讲述的既不是懵懂无知的初恋,也不是义无反顾的热恋。而是通过年老时那份陪伴,那份照顾来告诉我们:“我爱你,不只是说说而已。”
在对的时间相遇,晚点又如何
一个送牛奶的老爷爷金万石在一个寒夜里邂逅了一个收废品的奶奶,第一次相遇,并没有想到我会爱你爱的无法自拔。
泰戈尔说过:“不要着急,最好的总会在最不经意的时候出现。”金万石年轻时我行我素,对妻子也毫不关心,直到妻子病逝,心有愧疚。而奶奶呢,同样不被上天眷顾,与心爱的男人离家出走,可男人却抛妻弃子,最后孩子也夭折了,自此孤孤单单。
俩人在命运的安排下相遇了,我不禁想如果早点相遇会不会更好。但转念一想,也许现在,才是对的时间。你曾经不被人所爱,你才会珍惜将来那个爱你的人;你曾经愧对所爱之人,你才会懂得去呵护将来所爱的人;曾经孤单寂寞,才会向往彼此依靠。此时的相遇,刚刚好。
现在许多人都在叹息,为什么我还是单身狗一条,我的他到底在哪?对于爱情,徒有羡鱼情。其实他正在来的路上,经历着他的人生,也许你并不知道,但他所经历的都是为了成为你心中的样子。只是有些人搭着飞机赶来,有些人乘着快车疾驰,而有些人步行而来。来的晚的往往是最好的,因为在途中你们都经历了迷茫,痛苦,离别。这样在相遇时才能心心相印,彼此珍惜。
在对的时间相遇,晚点又如何,想想自己所受的苦,自己错过的人,都能释然,因为一切都是为了等他的到来。
爱也需要仪式感
心理学上将爱情分为初恋朦胧期、热恋共存期,依恋独立期,平淡共生期四个阶段。在平淡共生期夫妻很容易产生矛盾,觉得生活少了激情,然后分道扬镳。其实,他们只是少了仪式感。金万石爷爷给奶奶取了个名字叫怡芬,代表了唯一的意思,当时奶奶脸上露出了少女般的羞涩。后来,宋怡芬奶奶生日,爷爷买了一个发夹作为礼物,并说出了那句我爱你。这就是爱所需要的仪式感。许多人觉得老夫老妻,没必要将爱挂在嘴边,没必要像年轻时过节搞点小浪漫,只有彼此心里明白就好了。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即使老夫老妻,彼此明白那份爱,但有时也需要一种仪式感,这样生活才有色彩,重要的是仪式感中体现的那一份在乎,那一份关心。
关于仪式,《小王子》中狐狸说:“它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所以,仪式感会让你们的爱情保鲜,不会觉得枯燥和乏味。
没有你,我不敢自己活下去
“没有你,我不敢自己活下去”,这句话是剧中另一对夫妻在生死之际的爱情宣言。这句话不像我爱你那么热烈,但却是用生命来告白。张君奉是个停车场管理员,他的妻子患有老年痴呆,一天,他妻子走丢了。一个年迈的老人,一路小跑从未停歇,到处寻找自己的妻子。那一刻,我的眼泪夺眶而出,他脸上的焦急,匆忙的步伐,都是爱的体现。
直到有一天他妻子得了不治之症,他妻子在屋子里疼得满地打滚,他在屋外泪流满面,这就是疼在你身痛在我心吧。最后他不忍看她如此痛苦,决定一起自杀,他把儿女召集在一起,说她们夫妻俩要一起去旅行。其实,这是一场没有尽头的旅行,他和妻子一起自杀了。爱是自私的,你永远是我的,所以没有你,我不知道如何去生活,就是死你也是我的。可爱又是无私的,为了你,我愿意放弃一切,包括生命。
我爱你,不只是爱情,还有亲情
张君奉与妻子去世后,人们说老人就该早死,不给儿女们添麻烦,就是走的好。这些话寒了多少父母心呀,父母用一生来陪你长大,你却不能陪他到老。
张君奉在决定自杀时,把孩子聚齐,最终也没有告诉他们母亲的病情,将自己的积蓄给了女儿救急,为了让他们不受道德的谴责,还把自杀营造成了煤气中毒。可悲的是那晚,儿媳们以为老人要和自己住,还相互推脱。
父母辛辛苦苦一辈子,不指望靠孩子大富大贵,只要能常回家看看,听听他们得唠叨,尝尝他们的拿手菜就足够了。
不要对父母吝啬“我爱你”这三个字,父母是我们这辈子最长情的“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