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就是哈哈哈》是梁实秋先生的一本散文集。逛街时偶然在书店看见,随手翻开的文字便能引人入胜。
阅读过程中作者的幽默、睿智令人捧腹,有时会心微笑,有时忍不住哈哈大笑,觉得文章大有意趣还能引发深思,特别是有些观点久久萦绕心头,挥之不去,需记录下来方可作罢。
关于闲暇
“人类最高理想应该是人人能有闲暇,于必须的工作之余还能有闲暇去做人,有闲暇去做人的工作,去享受人的生活。”
为了生存,为了给社会创造价值,人需要辛勤努力地工作。正是因为在充实的工作之余有了一点闲暇,如:下班开车回家的路上,一抬头看到了晚霞绚烂,看到了新月朦胧;或在公园散步,绿树成荫、鲜花着锦、老人安详、孩童活泼,感受到生活如此美好,才会激发要加倍努力工作,去创造更多美好的信念。
闲暇也让人有更多思考的时间。牛顿不坐在苹果树下,被苹果砸中,怎么会受启发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生活中、工作中棘手的问题,闲下来静下来思考,可能就会灵光乍现,找到出口;闲暇也让我们能“吾日三省吾身”,不断提升自我修养和人格境界。
“我们却企盼人人都能有闲去发展他的智慧与才能。” 利用闲暇时光,可以培养业余的兴趣与爱好:阅读写作、书法绘画、发明创造、健身舞蹈……. 还记得年轻时曾写过的座右铭,那就是胡适先生给青年人的建议:“总得多发展一点业余的兴趣”、“一个人的前程往往全看他怎样用他的闲暇时间。”现在庆幸,那时候的闲暇没有白白浪费。
叔本华写道:“他(指人)需要闲暇去培养和发展自己的精神才能,享受自己的内在财富。”“苏格拉底珍视闲暇甚于一切”,看来杰出人物的认识都是相通的。但愿我们都能拥有闲暇、利用好闲暇!
关于旅行
“旅行是一种逃避~逃避人间的丑恶。”“成年地圈在四合房里,不必仰屋就要兴叹;成年地看着家里的那一张脸,不必牛衣也要对泣(哈哈)……”
不知道喜欢旅行的人是不是认同作者以上的言论。自从疫情解除,今年暑假各地景点游客爆满,说明大家都热爱旅行,老少皆欢喜,都想看看外面的世界和风物人情,再回到家中安于一如即往惯常的生活。
正如作者写道:“在旅行中,少不了风吹雨打,然后倦飞知还,觉得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这样便可以把那不可容忍的家变成暂时可以容忍的了。下次忍耐不住的时候,再出去旅行一次。如此地折腾几回,这一生也就差不多了。
是不是很幽默呢?道出了旅行的真谛。
关于职业
“一百二十行,乃至三百六十行,都可视为职业。纡青拖紫,服冕乘轩,固然是乐不可量的职业;引车卖浆,贩夫走卒之辈,也各有其职业。都是啖饭,唯其饭之精粗美恶不同耳。
诚如是!每一种职业都是在为人类作贡献,这个社会离了任何一种职业都不能和谐发展,所以必须尊重每一种职业,尊重每一个人。
先生学贯中西,满腹经纶,相形之下真是巨人与矮子,但职业都是“教书匠”。
“按教书而能成匠,亦非易事。必须对其所学了如指掌,然后才能运用匠心教人以规矩,否则直是戾家,焉能问世?”
振耳发聩之言,深感汗颜!从教三十余载,对所学专业了解了多少?知道了多少?又传授了多少?有没有用匠心精雕细琢?套用文中的话,感到年年在讲台上开话匣片子那样单调而且惭愧。
对待父母与子女
“父母的爱是天生的,是自然的,如天降甘霖,霈然而莫之能御,是无条件的施与而不望报。
所以上对父母,不可不孝,尤其我们的父母都已到了古稀之年。“父母老了尤需爱,儿女千万别慢待!”
先生还写道一首《乌鸦歌》:“……乌鸦老了不能飞,对着小鸦啼。小鸦朝朝打食归,打食归来先喂母。母亲从前喂过我!”
读到“母亲从前喂过我”,顿时潸然泪下,想到母亲的白发,母亲的坚强,尽量不给儿女添麻烦,我们应学小小乌鸦:“行孝愈早你愈好,后悔之药没处卖!”
下对儿女,我觉得先生的思想真真前卫,说出了我们现代人的心声:
“羽毛既丰,各奔前程,上下两代能保持朋友一般的关系,可疏可密,岁时存问,相待以礼,岂不甚妙?”
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培养教育并不是报着“养儿防老”的观念。只要他们成长为有善恶事非观、对社会有贡献的人,能过自己要想的生活,平安幸福就足够了。
篇幅所限,虽然作者的年代离我们有点远,但是很多观点到现代还适用,都能引起共鸣。
无论是描摹柴米油盐、生活琐事,或是探讨琴棋书画、闲情逸趣,都能在典雅诙谐的文字中透出先生的悠然、洒脱与智慧。这是一个人的修养和学识到达一定境界后的表现,“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我们可以学习先生善于在小事上产生感悟和自我释怀的能力。睿智地、开心地生活。
良辰美景、赏心乐事,随处皆是,我们应该快乐。
2023.8.25
后记:鲁迅、林语堂、胡适、梁实秋……这些学贯中西,学富五车,满腹经纶的学者,无不睿智、幽默。有的犀利,有的谦卑,让我们一生景仰。斯人已逝,作品永流传,用阅读来汲取他们的智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