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组照片,共四张,都是135型相机拍出来的黑白照片,与现在的数码照相比,实在是太小了。
直发披肩,容貌还算清秀。衣服不高档,但比较合身。尖领子白衬衫,外面罩一件红色开司米开衫,裤子的布料是当时比较流行的针织尼龙,乳白色,柔软,有凹凸感,弹性很好。脚上的皮鞋是达胜皮鞋厂买的,二表姐在那里做厂医,托她买皮鞋很方便。有时候,直接去找费公公,他是达胜皮鞋总厂的党委书记,批张条子,可以打个折扣,一双鞋便宜几元钱。但我难得去找他,宁愿找那些分厂厂长,他们批出来的条子比费公公折扣高,更便宜。
包,除了实用,也是女孩子的装饰物,我那天背的包有好多个袋子,鼓鼓囊囊,可以装很多东西,实用和装饰并举,可惜是人造革的。
那一年,我才20岁,已经有了男朋友,他就是现在的爱人。
我和他,同一天进供销社,分配的又是同一个部门,我是开票员,他是仓库司帐员。按照制度规定,下班前,他必须到我这里来进行账票核对,加上一日三餐,吃在同一个食堂,我和他每天要见几次面。
相处久了,彼此有好感,仅隔一张纸。有好事者来撮合,我俩便顺理成章地谈起了恋爱。
那时候的人比较保守,两人逛马路,总是一前一后,即使并行也是相隔一米远;看场电影,中规中矩,连手都不敢拉。
他说,我带你去看立体电影。要看立体电影就要去古镇芦墟,芦墟电影院就是现在的文体站,昔日的陆宅文苑。我和他戴着专供的塑料墨镜,看了一场吓人到怪的立体电影。
他说,我带你去大观园。彼时的大观园还在建设中,广告却铺天盖地,周边地区无人不知。大观园在青浦金泽淀山湖畔,与吴江莘塔相邻,这个景点就像建在家门口。
那天,我俩乘公交车去的,沿沪青平公路,到了金泽,直接走过去。
怡红院,潇湘馆……《红楼梦》里的园馆分别去看看,因为还没有完全建好,游客不多。彼时,除了小时候去过上海,我的脚步始终流连在小镇附近,视线窄,没有见过新奇的东西,一旦看到漂亮的亭台楼阁和各种形状的植物,禁不住兴致勃勃,于是,假山、铁树、紫藤纷纷作为照片的背景。
相机是男朋友的,当时买了凤凰,后来换了红梅,都是带胶卷的那种,印出来大多是柯达、富士,照片拍得多,底片也多,一长条,影影绰绰,类似于放电影的胶卷。
前天,我把老照片发在费家门群里,弟媳笑我,20岁已经找对象了。我说,合适的时间遇到合适的人,这就是缘分,缘分到了就要紧紧抓住。众人呵呵,乐作一团。
青春的印记与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