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微信存在的几个事实(2016.08.02):
1.视频可以在微信群内进行分享。
2.某种情况下,微信群分享视频显示成功,但只有发视频者看得到视频和发送记录,群内其他人看不见。
3.在上面的情况出现时,一对一发消息,发送该视频,可以正常浏览视频。
4.微信群分享word、pdf文件,只有发视频者看得到文件和发送记录,群内其他人看不见。
5.某种情况下,发送这些word、pdf文件,群内大多数人看不见,但仍有人(除发送者之外)可以看见。
6.修改word、pdf的文件名称,重新发送,所有人可以正常浏览视频。
7.被屏蔽的视频,通过编辑软件,在视频前方加上1秒广告后,可以正常分享和浏览。
推测微信反敏感屏蔽机制:
1.视频、文件的分享,通过md5、sha1等方式,识别是否同一个文件。一方面提高速度,降低储存成本,一方面可以跟踪、监管文件的传播。
2.建立了”敏感文件“的属性或者标签。如分享、传播速度过快的文件或视频,很可能是敏感文件,为其打上标签。对这类文件进行审核/加大审核(机器审核)。
3.对敏感文件审核并满足一定条件后,触发分享权限调整(变小),视频/文件不能够在微信群内分享,实现方式为分享后,群内其他人看不见视频。
4.分享权限是多级的,如满足一定条件,无法在200人以上/100人以上/50人以上的群内分享。但始终可以一对一分享。
5.对文档类(word、excel、pdf)”敏感文件“ 的文件名进行关键词检测。(直接分享视频没有文件名称)若敏感文件&关键词同时存在,触发文档的分享权限调整(变小)。不能够在微信群内分享。
6.在视频前方编辑增加其他片段后,可以绕过屏蔽,应该是微信会识别图片的第一帧(即视频封面)作为判断视频是否相同的依据之一,而暂时还没有做到随机提取中间帧的对比(google判断视频是否相同的实现方式即从两个视频中抽取中间帧画面对比,若一致比例超过x,则判断为相同视频)
仅代表个人观点和思路。欢迎指正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