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第九:互相赋能

Affordance=互相赋能

上节课最后我们讲了一个故事,关于同一所大学毕业的两个年轻人在同一家公司、同一个岗位上的不同境遇。获得成功的第二个年轻人和第一个最大的不同是:他在贴发票的时候,别开生面地发现了一种东西——数据的收集和挖掘。

这个年轻人从发票里看到了不同时间、地点,甚至一个月不同时期,老板会选择的会谈和招待场所的差别。而且,为了获得更多数据,形成更好、更具有智能的判断,他不仅贴现在的发票,还把以前的发票和报销单都研究了一遍。这种看似无意的交流,让他清楚知道了老板的体验和偏好,并且通过报销金额和老板的感受,知道了每个场所的性价比和体验的优劣。

后来,当老板让他安排事情的时候,他只需要知道来的人的数量和身份,就能妥帖地安排场所,老板不但满意还很惊喜——用我们课程的话说:他在同样的客观属性里发现了affordance。

吉布森在讲到affordance的时候,喜欢用pick up这个短语——“拾取”:

Pick up既是一种结果——巧妙地获得了某种东西,同时也意味着一种能力、一系列客观的属性、资源和约束;

在不同的需求和认知能力下,外界呈现出来的可能性是不一样的,Pick up是尽可能地穷尽可能性,是发现、挖掘可能性的艺术。

也有人在解读affordance的时候,特别强调它与过去的知识和经验密切相关,是一种特定参照框架下行为者的认知和行为能力:物种和个体间的竞争是参照框架和内在认知能力的竞争,凭着特定的参照框架,有人能够在别人完全看不到机会的地方发现重大机会。

Affordance具有明显的相对性和主观性,本质上是某种协同性和契合性,就像英文中的火柴是match,本意是适配和契合,也就是火柴棍和火柴盒上的砂纸之间形成一个适配,才能够产生火,光有火柴棍和光有砂纸都是不可能的。

在两个年轻人的故事里,展现在他们面前的都是一张砂纸,但前一个人没有火柴棍,后一个人有。

也可以说,Affordance是一种赋能,或者相互赋能:你将某种隐秘的可能性释放出来,是你对这个客观存在的一种赋能,与此同时,当它释放的时候,也在对你赋能。

设计界的affordance

Affordance理论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被提了出来,但在认知心理学界争议很大,不过在设计界,却被很多设计大师所认可。

比如著名设计师深泽直人就从affordance理论中获得了很大启发,他认为“艺术和心理学的起点都是相同的,都是看见平常看不见的真相”——这里包含着一种很重要的设计哲学:

好的设计是在隐藏和显露之间找到一个最好的分寸和度;最好的体验是一种能给你提供这种体验,同时又隐匿你提供的动机的服务,类似于“无痕服务”——你接受了服务,但你往往感受不到服务的提供者。

一些顶级的酒店和商务场所都强调“无痕服务”,这里活跃或者隐藏着的是一群给你提供了最好的服务,但是,你看不见他们的人,这些人免去了你在被提供服务时候的压力。

我们不妨再举几个例子:

1.台灯的碟式底座

每个台灯都有底座,否则它站不稳。深泽直人设计的一种台灯,底座看上去像一个碟子,可以放一些你经常要找而找不着的东西,比如钥匙和手表。

我们在生活中常常有这种感觉:永远找得到你的牙刷,但永远找不到你的钥匙。为什么?因为你的钥匙没有一个固定的地方放。谁也没有规定我们的钥匙该放在什么地方,所以我们往往随手放钥匙,但我们知道牙刷该放在什么地方。

在深泽直人看来,台灯是一个你永远知道它在什么地方,不会乱跑的东西,如果你把随手放的钥匙和手表放在台灯的底座上的话,就永远免除了找钥匙和手表之苦。

2.伞把中间的凹槽

这是深泽直人设计的雨伞,伞把的中间有一个凹槽。在你买这把雨伞的时候,你可能不知道这个凹槽有什么用,甚至都不会意识到它的存在,因为这个凹槽太不明显了。

如果你生活在日本或者中国南方这样经常下雨,并且雨总会不期而至的地方,你出门就会经常带伞。带着这种长柄伞,就会占用你的一只手,我们可以设想一下:你一只手拿着雨伞,另一只手提着一个袋子,这时候你的手机响了,你会自然地用一只手同时拿着雨伞和购物袋。然后问题来了,你发现这个购物袋在你手里一直往下滑——你要是用深泽直人的这把雨伞,你就能发现这个凹槽的用处了。

不管是看上去像碟子的台灯底座,还是伞把上的凹槽,都是预埋在产品中的一种affordance:以一种低调的、不动声色、不张扬的方式提供某种功能,而这恰恰是affordance的本质——它存在,但又不张扬它的存在。

这基本上也就是老子说的“无”的状态: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这个场景不出现的时候,它如同不存在,一旦场景出现,你发现它随时在侧,时刻准备着。

Affordance总结

这个单元我们围绕着affordance这个概念展开,Affordance告诉我们:世界提供给我们的比我们感受到它提供给我们的要多得多。

我们的认知既是对显而易见的事物的认知,又是对显而不易见事物的认知。很多机会和竞争优势往往深藏在affordance之中。一个人越能够将潜藏在affordance里的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他的机会就会越多,竞争力就会越强。

Affordance不是本来就存在的,它是一种缘分,是客观属性和主观需求与能力相匹配的一种结果。我们应该有詹姆斯·邦德和扫地僧的思维:

当你觉得没有机会和出路的时候,要形成一种习惯,提醒自己“可能是我没有一种激活affordance的这种能力”。

一个优秀的产品或者一种优质的服务,其本身就包含着affordance的特点:不动声色,不张扬,预先尽可能地穷尽各种场景,然后再提供某种属性。当某种场景出现的时候,可能性立即转化为现实性,这也是产品设计的最高境界。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