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3魏武尝过曹娥碑下①,杨脩从。碑背上见题作“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②,魏武谓脩日:“解不?”答日:“解。”魏武日:“卿未可言,待我思之。”行三十里,魏武乃日:“吾已得。”令脩别记所知③。脩日:“黄绢,色丝也,于字为‘绝’;幼妇,少女也,于字为“妙’;外孙,女子也,于字为‘好’;齑臼,受辛也,于字为‘辞'④:所谓‘绝妙好辞’也⑤。”魏武亦记之,与修同,乃叹日:“我才不及卿,乃觉三十里⑥。”译文: 魏武帝(曹操)曾经从曹娥碑前经过,杨脩跟随左右。看到碑背上题有“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个字,魏武帝对杨脩说:“理解它的意思吗?”回答说:“理解。”魏武帝说:“你不要说出来,等我想一想。”走出了三十里路,魏武帝才说:“我已经得到解答了。”让杨脩另外记下他自己的理解。杨脩写道:“黄绢,有颜色的丝,色丝组成“绝’字;幼妇,年少的女子,少女组成‘妙’字;外孙,女儿之子,女子组成‘好’字;齑臼,承受辛辣之物的器皿,受辛合成‘辤(辞)’字:连起来就是“绝妙好辞'。”魏武帝也写下了八字的含意,和杨脩的理解相同,于是感叹道:“我的才华不如你,竟然相差三十里。”注释:①曹娥碑:曹娥的墓碑.东汉上處长度尚所立,邯郸淳撰文。碑文记述孝女曹娥,为寻找被水淹死的父亲尸体,投江而死的事迹。碑在会稽,已不存。按魏武、杨脩未尝过江,何能见碑。所记盖传闻之言。②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是“绝妙好辞”的隐语。齑臼(jījù),捣整用的器具。齑,姜蒜或韭菜末儿。③别:另外。④于字为辞“受”“辛”合成“群”字,是“辭(辞)”的异体字。用拆字、合字这种方式巧妙地表达一些意思,是古代一种修辞手段,也是文人玩的一种文字游戏。前文“门中活”(“阔”字)、“人一口”(“合”字),后文吕安题“鳳”(“凡鳥”二字),皆是。⑤绝妙好辞:极为佳妙的文辞。后成为赞美好文章的成语。⑥觉:通“较"。差,相差。⑦乃投瓜于江:“瓜”,影宋本作“爪”。《后汉书》及《水经注》并作“衣”,当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