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特别认同花院长”要思维的深度,不要手指我特别认同花院长”要思维的深度,不要手指的力度”这句话,曾几何时,我们这些为人师表的老师们,懒得动脑,备着同样的课,抄着同样的教案,好无羞愧的从电脑复制着别人的学科计划,学科总结,教学设计……就是这样的我们却教育我们的孩子们要有创新精神,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当我们给学生们提要求的时候,我们是否扪心自问,我们自己能做到哪几条?
我们曾经把自己的懒于思考,人云亦云归结为电子信息化发展的过错,因为有了word,让我们提笔忘字,因为有了百度,我们才有机会可以盗取他人思想,因为信息碎片化,因为忙碌,因为高速,我们没有时间静下心来思考。可是当我们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你才会发现,一个只会复制和重复的灵魂是多么的无趣和可怕。这不禁让我想起了北师大董春雨教授给我们课堂上关于钱学森之问的思考,中国的学校盖的越来越漂亮,教师都是名牌大学毕业,为什么教不出人才?现在想来,只学不深思,应该是根源,尤其是这样的事情一旦发生在老师身上,一个没有自我思想,只会人云亦云的老师是教不出有思想的学生的。
今天听了花院长的课,虽然有些专业性术语还不是很懂,如第一线性,第二线性,但她的学习设计师的理念还是让我耳目一新。如何成为学习设计师呢?我有以下三点思考:
一,转变思想,教给孩子学习知识的能力
教师不应该是孩子一个知识点就算是完成任务了,而应该是教给孩子掌握知识的方法和技巧,还要鼓励孩子敢于突破固有思维,寻求新的路径去解决问题。
二,借助新科技工具作为辅助手段,为我所用,
我们现在容易范的毛病是过度依赖工具,或者过度排斥工具,就像是ppt,相信每个老师并不陌生,它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直观形象,可是也并不是每节课或者每个类型的课都适合用,比如,风和日丽,本来一节好好的体育课,为了显示你精心制作的课件硬是让学生在教室坐上四十五分钟,我想孩子们也未必乐意。再比如当下流行的思维导图,是个很好的东西,可是我却发现有人把它用歪了,无论做什么都要画一张,本来一加一等于二,他偏要由简入繁,失去了工具原本的意义。正如花院长所说的:”要教学设计,不要教学工具”。
三,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
要用辩证的眼光看问题,不盲从,不跟风,认清本质,头脑清醒,追根溯源。做有灵魂的教育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