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过的一种生活

    真是越老越没出息,为了一个市级演讲比赛,居然心里压了一块石头般,干啥都没心情,一再的否定自己,没有演讲天分,赶鸭子上架,焦躁;可是完全放弃又不甘心,不久以后我就会蔑视自己的逃避和懦弱无能。就在这样的忧郁和徘徊中过了一星期,拖延症又一次重犯,然后又一次无情的鄙视自己一番,就咱这执行力,自认为自己终究是棵草,永远长不成参天大树。“君子不忧不惧”,“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臣妾做不到啊。每天醒来,只要有事儿,比如洗掉多少衣服,开会发言说什么,请谁不请谁吃饭……都会小小的烦一下,看来我只适合享清福。前不久病得很重,身心俱疲。尿血,起坐难安,整晚整晚睡不着,真怀念那些意识不到器官存在的日子;嘴上起泡,一旬不好,靠流食充饥以度日,看到美食垂涎三尺,舔舔干裂的嘴唇把口水咽进去;感情失意,对自己的幼稚和对人性的失察懊悔不已。病痛的时侯,愿望都小小的,苍天啊,赶紧让我好了吧,我一定珍惜身体,不再糟蹋自己,镜子里的自己,形容枯槁颜色憔悴,不忍直视。终于好了,却有了新的烦恼。

      最近看到一个词“裕如”,是我想要的生活状态。裕是宽裕的裕,富裕的裕,就是处理事务游刃有余、绰绰有余。什么叫“富”?每个人对财富的占有欲不同,难下定义,文艺一点来理解就是,心中不缺。但“裕”就很简单,做事情不慌不忙,从容淡定,就是裕如。比如想看书就看书,想浇花就浇花,想垂钓就垂钓,能够随心所欲不逾矩。裕比富好理解,但是实践起来比富要难得,很多人富是富,但并不裕,台塑的王永庆94岁死在巡视美国公司的路上,想来并不“裕”。但是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就是裕如的生活。李渔写《闲情偶寄》鉴定美女之神韵必定“裕如”,庄子家贫借粮遭到监河候戏弄必定局促。有人含沙射影的批评我穷人心态,其实我是知道的,小时候总是“穷人的孩子买大衣服”,等到长大时,衣服倒是合适了,可是已经破了,所以我总是没有穿过合适而且好看的衣服;为了高考的目标,我好像都没有青春过,短发只求好打理,永远的牛仔裤球鞋,到现在我对裙子都有一种饥渴感,我越来越好看好像跟我这些年的穿着打扮也有关系,“心里有缺”是很难“裕如”的。汲汲于功名利禄,忘了时令的美好,也不是裕如。

待续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