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培养出优秀的孩子?
家长A:我家孩子的生活、学习、兴趣爱好,我们都给安排明明白白的了。她现阶段主要任务就是学习,现在各门功课门门优秀,名列前茅,让干嘛就干嘛,主打的就是一个听话,除了看上去有些呆呆的。
家长B:我家孩子聪明伶俐,能说会道,喜欢尝试,善于思考和动手,除了经常会闯些小祸。我们一般不会过分限制他,尊重他自己的想法的意见,不会给他报过多学习班,也不会过分追求他的学习成绩。
如果你是家长,你喜欢哪一个?
不要太贪,不要想着要一个即聪明伶俐、富有创造力,又事事都听你话的孩子。
如果问孩子,“乖乖娃”更多的可能是羡慕,因为“闯祸娃”们活泼开朗、快乐,可以做很多自己想做的事。反观自己,处处受限制,事事受安排,想做什么都不行,很多想法都被遏制,很难开心起来。
而从心理的角度来讲,也是“闯祸娃”更健康一些。
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都喜欢控制孩子,希望孩子按照他们的想法行事,最好是100%的掌控。他们喜欢批评孩子,希望孩子能成为他们所期待的样子。凡事孩子一旦没按所期望的那么去做或没做好,家长就会进行严厉批评。他们觉得孩子理应听话,理应学习优异,理应按照他们给规划的路线成长。
这样家庭成长的孩子,生命力会被压制,无法获得表达。生命力无法获得表达的孩子,可想而知内心会受到多么大的影响。
还记得这幅画吗?
“你剪掉了我的翅膀,还怪我不会飞翔”
其实,所生活的原生家庭对于塑造了孩子的内心,是有很大影响。
如果,孩子在原生家庭里感受到的是被接纳、被关爱、被尊重、被允许,那么孩子的内心也是美好的、富有活力的。
反之,如果孩子感受到的是被控制、被批评和攻击,那么孩子就会不断压抑自己,就会越来越远离真实的自己,生命力得不到表达,变成一个单纯的乖乖娃,除了让父母满意外,他们自己或许并不快乐。
所以,有时候父母或许应该想想,该如何对待孩子。
2.如何更好的做自己?
为什么不是“做更好的自己”,而是“更好的做自己”?
因为我们本身其实都很好,只要我们能表达自己的生命力,做回真正的自己,其实就已经很好了。如果连“做自己”都做不到,又如何“做更好的自己”呢。
如何让自己的生命力得到表达?
聆听自己的感觉,并试着持续表达和追求它们,让自己感觉的流动,形成一种持续的存在。
现实中,很多成年人会遇到这些问题:不敢去做事、不敢去爱、不敢去创造、不敢生出渴望。
追其原因,多数都是因为担心自己去做了之后会失败,为了避免失败后产生的挫败感和羞愧感,所以不敢去做。比如工作中担心自己如果做不好,会被同事嘲笑,会被领导认为能力欠缺,所以即便有一些机遇摆在面前也不敢去尝试。
事实上我们知道,如果我们事事都不敢去做,不敢去尝试,那一定是什么都不会有所得,一直蜷缩在自己的小空间里,无法拓展。
作为一个成年人,我们理应有成年人的心理。遵从自己的自由意志,遵从自己的内心,并将自己的心大胆地投射到外部世界中去。勇敢去爱、去恨、去投入、去创造,就算是失败了,也会获得有一份难得的充实感和经历。
所以,人生短短,去做自己喜欢的工作,去和自己喜欢的人结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