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刷知乎看到了几个很好的问题:
我的人生方向在哪里?
我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我希望达成的家庭目标是什么?
活着为了什么?
我这一生想要的究竟是什么?
我把这些问题发给了一个朋友,她回复道,这些问题我得起码十几年后,甚至几十年后才能回答地出来。我第一个反应就是,那个时候你还能有多少余地改变?你会后悔你当初的选择吗?
有些人很幸运又固执,所以他们很早就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并且坚定不移地走下去。但是大多数人都是迷迷糊糊地状态活着,或者说本来所有人的起点都差不多,知识储备也差不多。例如,四则运算,地球的构造,牛顿三大力学定理等等。但是渐渐地大家会走到分叉路上,因为一生很短,我们得选择一条专业道路。
有些人在分岔路的时候会特别焦虑,比如我。我就是有点小想法,但是又有点妥协的人。但我觉得这种焦虑总是要经历的,这是寻找自我的必经之路。即使有些人在这个阶段可能选择了大热门专业去读,或者相信父母的推荐,或者随波逐流保了研,生活的船慢慢往前走,到某一刻他们会开始问自己这个问题:我到底想要什么。
还有一种理论是,做了你就知道了,先做到手头的事情。这个想法能够解决当下的焦虑感,但是却像掩耳盗铃一样活着。随着你的投入增多,你越来越不敢抽身出来,即使你知道目前的状态不是你要的,但是积累让你停在原地。
所以,我想人总得问自己一些困难的问题。从表面来看,这些问题很耗时间,自寻烦恼,而且不切实际。但是,你仔细想想确定方向可以为未来减少多少无谓的浪费啊。如果你知道标签对你不重要,那么奥特莱斯购物对你来说就是该回避的事情。如果你知道自己粗心,弄不好细节,那么就不要去答应繁琐,需要耐心的工作。
之前有一句话很火:不要让战术上的努力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每天学习几小时不是关键,每天时间有没有花在该学的东西上。你所有的经历是不是往一个方向一起使劲,还是彼此冲突抵消。一场战役有胜有败,但是人生早就知道终点了,哪里谈得上失败和成功呢。所有的失败与成功都是转瞬即逝的。
我最近在重新思考选择职业这件事情,我得到的最好的建议是来自一篇文章,里面介绍了以下三个原则:
1. 寻找缺口。什么东西是供需失衡的,即使前人的待遇有多么好,当你正式的入职的时候,江湖就变了。发展的眼光是必须的。
2. 扬长避短。承认自己有一个方面有缺陷是困难的,更别说我们从小的教导就是不要偏科,知错就改。容许自己有缺点,就像知道自己衬衫上有污点却不去洗一样。但是,发挥自己的长处,雇佣他人做自己不擅长的事情,才是最有效率,也是最让自己开心的
3. 协同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