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跌回九零年,现在的你会买不起什么

By 老铁板-不想扯那么多,看文!


如果不想谈现在,我们来聊聊过去,或未来……

我父亲在我这么大时是纨绔子弟,凭着他爸的积蓄,二十来岁就游手好闲、嗜赌成性。到了结婚的年纪,遇到我妈,本来洒脱的小伙子为冰箱、洗衣机、电视机发了愁,好在当时家底殷实,我爷爷奶奶出了钱,奶奶不仅给了我妈一盒首饰,还送了一块苏联产的手表,经久耐用,现在2017年,还能每天滴答地响。

我估摸我爸结婚时没有我的烦恼,婚前烦首付,婚后烦房贷,我跟我妈说:你们当年是舒坦,老家拆迁分了两套房,都没什么烦神的。我妈说:谁说不烦神?那时候房子算什么,谁家没两套房,值钱的是户口,你爸没个城市户口,我才不嫁给他

思来想去,当年的户口确实和现在的房子有得一拼。所谓房子、所谓户口,都不过是影子上的皮相,真正有意义的,是其附带的价值。当年的城镇户口有两个独享资源,一是社保,只有城镇户口的人缴纳;二是工作,只有城镇户口的人才能去集体厂工作。我爸家帮我妈解决户口问题后,我妈就颇为得意地去了县城的纺织厂上班,在农村小姐妹中赢得了不少羡慕。结果再往后国企改制,纺织厂倒闭,黄宏春晚一句“我不下岗谁下岗”……都是后话了。

与现在的房子相比,城镇户口于当时要难拿得多,“农转非”的名额靠钱也拿不上,一个名额后头是千万人找关系抢破头得来,简直有精子与卵子受孕时的激烈。出了头,就能打破当时人造的生殖隔离。后来“农转非”放开,花钱就能转,虽然价格不菲,买得人却也不少,相应的也得到了城镇户口的福利。只不过政策变化,现在的城镇户口反而比不上农村。还有一个有意思的事,当年为了跳出农门,不少人放弃高中,而去考了中专,这也是时代的特点了。

据说当年很多公务员第一学历就是中专,真哒!

说回房子。房子也不过是当年户口制度的另一个缩影,房价升高的原因千千万,对于买房人来说,高房价之下,是小区附近便利的交通、购物等设施,但最重要的,还是学区。学区房关系到孩子未来的教育,在高速发展的中国,人们对未来的期望越发积极,越发积极的人群更会在乎下一代的发展,教育的成本在学区房政策和学区房的有限资源双重压力下,不断攀升。

中国的城市发展,非常割裂,无论是人们的价值观还是房子的价钱,北上广深和二三线城市互相之间都有隔阂。我们说房价高,其实除了北上广深和少数几个炒房价的省会城市,大多数城市的房价并非难攀。毕竟一线占据最优质的资源,当年转户口,这些地方的户口也不是有钱就能转的。

买到好房子的人会企盼学区房政策和高房价能延续百年,我也但关心这个,但我也常想,我的孩子到了结婚的年纪,他会为什么烦神

这个问题具体说来如下:社保、集体厂工作、学区教育这些问题都解决之后,还有哪些问题会成为人们新的需求,这个需求又会用什么物质形式来表现,并影响一整代人的命运?

90后也开始担心小孩的上学结婚问题了

从教育而言,我们的经历中恰恰是中国教育业发展史的缩影。我们最早受到的教育是在“应试教育”下倡导的“素质教育”和“快乐学习”,随着我们步入工作而出现的,是现在快节奏生活下的“三天学会”和“一个月拿证”。随着优质公立教育资源的进一步分配均衡,我猜想下一轮教育业,必定是在高额教育成本下出现的“廉价教育”与“贵族教育”的竞争。可是,除此之外,还会有什么想不到的资源在未来敲打中国人的神经呢?

奈何我一直没想到,我竟然也宁愿成为高房价下的房奴。毕竟和平时代的金钱渠道和发展机会,从来都不是无限的。在中国庞大的人口下,利益未得者的缺口同样大得惊人。未来如果和平,社会总有竞争的活力。但是待到战时,学区房和教育如果变成了安全区和通行证,那真是要命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我有一个学法律的好朋友,毕业之后一直在一个法律咨询的事业单位工作,工作定时定点,工资却一直不涨。工作进入瓶颈期,很...
    未满2011阅读 2,515评论 0 0
  • 首先说说昨天的情况: 好的:晚上9点到家还是坚持去跑了半个小时的,压腿,拉伸,晚上睡前拖地。。。总之感觉还不错 不...
    Ss琉璃阅读 1,886评论 0 0
  • 当我还是一个少年的时候,我爱上了我的前桌。单纯。是简简单单的爱。是真爱吗?是。什么是真爱?至少能为了那个人花掉自己...
    义山13阅读 2,206评论 0 3
  • 9月12日,周一。早上到校,想着告诉学生下午班会课后换座位,没想到一进教室,学生们很自觉的已经换过了,心里窃...
    匆匆十年阅读 2,701评论 0 0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