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读记》(47): 五岳寻仙不辞远

一生好入名山游

文/霞客

        今晨读了李白的《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这是李白的众多名篇之一。李白首先谈了自己的出尘大志: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紧接着写了庐山的壮美风光: “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影落明湖清黛光……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继而写自己和庐山的深切互动: “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行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处苍台没”。

        再次写自己修道有成的殊胜洞见: “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

        最后则以对朋友寄予一番美好的期待作结: “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

        “庐山”之“庐”,即是茅庐之“庐”,即是安贫乐道、隐居清修之庐;即是“南阳诸葛庐”之“庐”,即是心通大道、思接千古之庐;即是老君炼丹之“炉”,即是饱经锤炼、由人而仙之“炉”。

        所以李白才要这般大书特书与“修炼”极有渊源的庐山。而如果谁抱着“无神论”不放,自然难解其中到底有多少神奇奥妙,只好一笔定其为“瑰奇的想象”,觉得这些都是“神仙玄幻之事”。

        在真正悟道的人看来,人间的一切都太短暂、虚幻和微渺了,真正的“远大之志”,不是要在人间如何如何,而是要去超凡脱俗,了解宇宙的大真相与大因果,获得生命的大清醒与大超脱。所以自古以来,“五岳寻仙不辞远”就是尘世中最了不起的壮举之一,是最具大慧根与大勇气的生命才会去做、才敢去做的事情。

        李白去思考了,去寻觅了,去实修了,去洞见了,所以才成为了诗仙太白。

2018.1.7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