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次讲到高中老师们,为了喜爱的学生,把我的荣誉之分,在人生第一个关键点时刻的加分项,做了我认为很过分的事情。
其实,为什么讲是我认为很过分的事情?我相信老师们可能也是经过权衡的吧,毕竟押宝一个准大学生还是需要一点经验的。
今天还想回忆回忆另一段经历,写下它,因为值得!
那时候是刚从程序员转行为需求分析师,然后成功跳槽到某软件公司。由于是刚刚才有了一点转行的理论基础,所以我要求的工资比较底3800元/月。
(那一会互联网行业刚起步,很多大公司还只有需求分析师职务,包括现在很多大的互联网科技公司,比如:中兴,华为等,都保留着这个职务,后面移动互联网的兴起,才有了产品经理这个职务 )
我们产品部,除了产品总监外,剩下有7个产品经理、2个产品助理、2个高级需求分析师,我入职后的职务是需求分析师。而我们技术部总共有4个部门,每个部门的开发人员约10人左右。也就是整 个集团的软件产品,整个40多个的技术团队的工作量,都是由我们产品部来决定。
需求分析师的工作内容,是协助产品经理和高级需求分析师,输出产品文档,主要是需求文档和产品原型Demo。
需求文档和产品原型Demo输出之后,先是初稿版,通过项目组评审之后,再是正式稿。正式稿的完成,意味着协助工作会暂时告一阶段。
记得当时公司正处于CMMI3级考核阶段,在整个CMMI培训阶段,要去补充的文档也还不少。
除了要有CMMI的文档要补充,还有一些项目的需求文档要规划,但当时迫切地希望有实践和锻炼机会,所以在当时来说,一切都还在承受范围之内,跟各位产品经理搭档的也很愉快,产品经理们都希望由我来帮他们输出需求方档和设计产品原型。
我记得当时只要评审过的需求文档,从没出现过评审不通过的现象。因为我输出的文档,除了描述全面之外,没有歧义之外,所有的文档都很规范化。项目组所有的小伙伴,比如:程序员、测试员、质量控制员,他们在细读需求文档时,很通顺、很舒服。
CMMI第一阶段完成之后,公司为了发掘一批优秀员工,鼓励他们继续优秀下去,搞了一个综合能力评比活动。
每一个员工都可参与,每个参与人员的最终分数由老总、部门领导、项目组成员综合打分,老总可以有一票否定权,部门领导和项目组成员一起有一票通过权。以最终分数的高低来决定此员工能力的优秀程度。
因为当时还不够级别去参加这个能力评比会议,所以后来的评分结果其实是做QA的同事转达的。
同事一出来就先走到我座位说:“你太厉害了,刚刚在会议室,所有的同事都跟老总吵起来了,都在帮你说话,维护你呢!”
“怎么回事,说清楚啊!”
“你参与过的项目组,从程序员、测试员,到产品经理,都给你打了满分,可是老总给你扣了3分,所以你最后的总分是“良好”级别,不是“优秀”级别,然后所有的人都举手反对了,他们都在说你付出了很多,不仅帮了他们很多忙,而且你输出的需求文档,有质量,又有规范,跟你合作都很省心很愉快!”
“最后呢,什么结果?”
“最后减了1分,也算是优秀吧,但是没有满分,意味着后面的奖励可能少了很多。”
“老总有说什么吗,为什要扣我分?”
“老总说,他不知道原来你做了这么多事,这么优秀的?”
从那以后,心里长了一根刺,我也明白了,我在老总的心里是怎样一个员工,我已经被他标签化了。
于是,我更加主动地找产品经理们,并主动申请加入他们的不同项目部。只有更多的实践,才能越快成长。
后来,公司由于扩张速度太快,资金出现问题,很多项目部相继被毙掉,很多开发人员被开掉,公司人员一下少了大半。最后,我们产品部的总监也走了,我们部门只剩下1个产品经理和我。
之后,除了要输出产品需求文档和产品原型Demo外,还要制定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的其他安排,人员、时间、评审、上线发布、周会等各种事务。
以前部门人员多,而我的级别又不高,很少有机会,可以当面跟老总汇报工作。有时也在想,是不是这个原因,所以当时才扣我3分,当初要不是因为同事们......
虽然后来的工作任务越来越重,有些还是老总亲自布置的,但是心里却一直没弄明白,为什么当初那么坚决的扣分?
有一天,测试部的老李跟我说:“老总今天找我,突然问我能不能做需求分析师?好奇怪的,还说要我多找你请教。”
第二天,老总把我叫到他办公室:“你来我们公司也有3年多了,现在需要你做一个选择,要么你自己提出离职,我补你一个月工资,要么你跟着测试部老李,带他做需求。”
我当时心里一阵冒火,“什么意思?要我走吗?”
“对,你可以理解这个意思,我一直认为你能力还差点,所以你自己走,我可以补你一个月工资。”
好想说“我不走,凭什么走?”,但是我却同意了。“我可以走,但我要求赔偿3个月工资!签个协议,今天就可以办交接。”
3年多了,我已经累积到丰富的产品经验,好几个软件产品,我都经手过,其中有几个产品还是从无到有的。经历过的几个产品生命周期,迭代过十几代版本的也有好几个。用户量从0到万,企业用户从0到百,下载量从1位数6位数等,我赚到了很多方法和技能,还有团队管理经验。
所以,我走才是对的。
遇到这样的老总,我庆幸自己没有迷失方向。
遇到这样有偏见的老总,唯有相信自己,勇于挑战,突破,终有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