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问题化学习》教师行动手册一书的初次研读已落下帷幕。尽管书中有许多理论知识很深奥,很生疏,但研读之路还是带给我满满的收获,深深的感动。
从起初的好奇之心到中途的忐忑之心再到最后的满怀信心,一路行一路思,每次研读都会收获异样的心情,异样的感慨。
在阅读过程中总会为自己寻找一个相似的角色,从而会情不自禁产生共鸣乃至感同身受。
最令我心动的莫过于每次活动中几位老师的头脑风暴。我总是忍不住在心里构思:每位老师出场讨论时的衣着、神态、语言、动作以及会场布置,一切都是如此的自然、得体,又是那么的活泼、温馨。我不由将自己置身其中,享受着这样一个智慧碰撞、生命涌动的幸福时刻。
“问题化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而不是绝对固定的教学模式。正可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我们只有将一切理论知识聚焦课堂,我们所追求的这一份理念,这一份执着才能催生出更多智慧的火花。
感谢李校每日的精彩点评,感谢姐妹们的一路相伴。虽然我在群中极少言语,但我总是在默默地关注着你们,李校言简意骇的寄语令我感动,姐妹们精彩纷呈的笔记及感悟令我心动。
如果说七年前我们在一小这个大熔炉相遇是一种偶然的话,那我们不忘初心、共同追梦则是我们相遇的必然。我深知,教改之路坎坷而漫长,任重而道远;但我坚信,只要我们携手共进、用心浇灌,我们今日播下的种子定会在明日的课堂生根、发芽、结果。
教育是一项良心工程,愿教改之路会留下我们每个人深深的脚印。相信我们一路欢歌,一路汗水,我们一直在路上,马不停蹄,直到夕阳西沉,人渐黄昏。
关于问题化学习课堂的困惑:
困惑一:在问题化学习课堂中,有个别学生不参与提问,也有个别学生提问起来收不住,该怎么办?
困惑二:一节课只有40分钟,如何能在短短的40分钟内引导学生提出核心问题,并加以解决。(事实上,我们经常觉得一节课的时间不够用)
困惑三:提问、追问环节必须贯彻课堂始终吗?
困惑四:所有的数学课型都适合问题化学习吗?
困惑五:如果学生提出来的问题,其他同学没反应,连老师也答不出来该怎么办?(遗留到下节课学生就觉得很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