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正在遭遇家暴,应该尽快寻求帮助,尽可能远离“施暴者”,以免受到更多伤害;无论是身体上还是精神上的虐待,都属于家暴行为,不要就算了,就忍了。要收集好证据,该报警时就报警,该离婚就离婚。
为什么要收集证据?
“家暴者”的形象往往是表里不一的,家暴者是善于伪装,善于说谎的,甚至会倒打一耙,恶人先告状。因为他的暴力行为只针对伴侣一个人;而在公司,在社交场合,甚至是人缘不错的好人形象,因此很难辨别;有好多“家暴者”甚至是温文儒雅的大学教授,任何一个人都不会相信眼前这个人会家暴。
所以,有很多不明真相的人,往往会站在家暴者这一面,反过来数落你的不是,让你有苦说不出;他们会觉得因为你的行为不可理喻,你的言行过于激烈,才导致他不得不进行回击,是个人都受不了你。或者觉得你实在是小题大做,顶多推了你一两下,根本算不上家暴,有什么好BB的。
而现实情况是,你一次又一次的在家里,在私密的空间里忍受侮辱,忍受暴力,不断积压情绪,没有任何管道输出;当这些负面情绪不断积累在内心,终有一天会崩溃,会爆炸的,做出疯狂的言行;而这个时候,其他人看起来你确实是疯了,要去治疗的是你。
在那一刻,所有人看到的是一位文质彬彬温文儒雅具备理智的人,而另一边是一个抓了狂披头散发的疯子。两相一比较,当然会给出错误的判断,错误的结论,包括一些不了解“家暴者”特征的法官,也会给出错误的判定,站在施暴者这一边。
“受害者”除了受到“家暴者”长年累月的精神侮辱,人格贬低,甚至是身体暴力;还无法得到周围人的支持。这确实是一件令人悲哀的事情;明明吃了很大的苦,还不被理解,甚至被众人指责,这无疑进一步摧毁了你,把你推向了悬崖边上。
“家暴者”其实也不是精神病患者,大部分去做精神鉴定,都属于正常范围。其实他们知道这些行为和语言确实是在伤害你,任何看上去发狂的行为,比方说摔东西,对你拳打脚踢,其实都在“家暴者”可控范围内;也就是说,这些令人恐惧的行为就是演给你看的,是为了吓唬你,控制你,打击你;让你顺从他,让你失去自我,让你怀疑自己;可笑的是,这些“家暴者”哪怕在摔东西的时候,也会理智的从来不摔属于自己的东西;如果警察来了,“家暴者”会立刻会回到带有理智和气的状态 ,而在那一刻,警察看到的往往是一个怒气冲冲的你。
家暴对你的伤害是长期的,而且是不公平的,大部分“家暴者”身体健康,在工作方面还颇有建树,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而“受害者”往往因为长期被打压,得了抑郁症,饮食,睡眠,健康方方面面出现问题 。
而当你有了这些症状后,“家暴者”不仅不会同情你,反而抓住这些弱点进一步攻击你,进一步伤害你;比如你因为生病表现得闷闷不乐,死气沉沉,“家暴者”就会责备你,每天回家就看到你一张晦气的脸,搞得他心情不佳,你应该负起责任。所以你将一直处于恶性循环中,就像温水煮青蛙一样,永远处在泥潭之中,永远没有出头之日。
“家暴者”的问题,根本不是情绪失控,而是对伴侣长期扭曲的看法;只要这种态度不改变,家暴行为就永远不会改变。更可悲的是,“家暴者”不是不能改变,而是不愿意改变;因为他们对“家暴”所带来的既得利益乐此不疲,享受其中;而他对你所有的过分行为,并不会有任何悔意,他们总能找到足够的借口,为自己恶毒的行为开脱;让周围人也相信打你是有原因的,最终家暴者使得自己坚信打你是毫无问题的,打你是活该;一般来说,打你的原因就是受害者自己,你惹了他;于是你明明挨了打,受了精神和身体的创伤,还得承受自己被打的责任;说白了,就是强盗逻辑,哪怕杀人犯也一定找得到杀人理由,为自己开脱。
“家暴者”是精于算计的人,是极度以自我为中心的,伴侣在他心中,充其量就只是一个免费的劳动力,有权对你发号施令;甚至在他心中,伴侣就是一个工具人,已经完全把你物化了。他知道对其他人不尊重,是不对的行为,甚至教育孩子要从小有礼貌,要喊人,要尊敬老人;这么一看,表示他也有道德感;然而他是双标的,对你完全不一样,因为你不是人,你只是一件物品,家暴你永远是情有可原的。
最后,家暴不仅仅是身体暴力,还包括语言暴力,包括一切蔑视,侮辱,冷暴力。如果你正在承受家暴,应该早早从这段关系中脱离出来;迎合“家暴者”时间越长,对你越是有伤害,甚至会患上“创伤情结”,也就是“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反而对“家暴者”有了依恋,最终彻底摧毁自己。
要知道,“家暴者”的需求是永远不会满足的,是一个无底洞;你的顺从,你的满足,只会越来越增大他的胃口,增大他对你的要求,直到你崩溃为止。任何时候,离开“家暴者”都不算晚,只有从那一刻开始,你才会找回自己,将注意力重新回到自己身上,听从自己的内心,过属于自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