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否有过这样的体验?工作千头万绪,待处理事项一大堆心急火燎,会议中需要表达观点思路却还没理顺;回到家面对满屋狼藉,两口子为谁拖地都可能吵起来;育儿理念的分歧也能导致一顿争执;随着孩子的长大,越来越不愿意与大人交流想法,作业拖拖拉拉,学习主动性下降;去shopping咦怎么把这个给忘了。。。真所谓“生活的烦恼”,来了又来,我们也以为这就是生活的真相,在一个个困局中披荆斩棘一往无前。
然而难免有心力交瘁的时刻。来来来,是时候尝试改变了,日本作家矢岛美由希所著的《日常生活中的思维导图》,在生活、学习、沟通、职场、育儿等方方面面运用思维导图解决问题,绝对接地气,带领我们在困局环绕中突围。
何谓思维导图?将待解决事项转化为中央的主题,再逐渐细化、延伸分支分解,其过程可以帮助我们从不同角度透彻的分析一个主题、纵观全局,脑子里各种杂乱无章的信息被井然有序地整理在了纸上,并能注意到信息之间的联系,从而找到解决方案。
思维导图如何放大招、出奇效
1、日常生活篇
开家庭会议、制定家庭旅行计划、暑假计划、购物清单等。全家人共同参与制定计划或商量事情,想法公开透明,通过纵观全局,确认“优先级”和“可行性“,易达成沟通一致。尤其是加入孩子的意见,比如暑假计划,孩子对于“必须做”的部分也能燃起斗志,也有助于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
2、育儿、学习篇
孩子学画思维导图,可以用来构思作文,也有助于考前复习。可以让孩子拥有自己的思考,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把知识“变成自己的东西”。遇到问题时利用思维导图与孩子沟通,孩子感到被接纳和重视,容易敞开心扉,亲子关系充满尊重和关怀,交流会更加愉快。
3、职场篇
在职场引入思维导图不仅在于提高办事效率,还可以利用纵观全局的优势反思或重建结构体系。演讲、总结发言,调整工作内容,为实现计划而制定思维导图,能抓住重点,逻辑清晰。也可以把自己的所有工作梳理得井井有条,合理安排时间是人生中最具挑战性又最富价值的过程。
我们对信息的处理,分输入和输出两个阶段。输入无处不在,生活本身、学习、阅读、工作中项目资料的收集,都是输入。输入最终需要通过“表达”转化为输出。好的输入和输出都需要重点突出、逻辑清晰、层次分明,其实就是所谓的“信息整合能力”。
前段时间看到一篇文中说到:“很多高中、大学的学霸,到后来职场上有建树的人,无非是两种:一有扎实的知识体系,二掌握了快速梳理信息、获得知识的技巧。”这两点与整合能力互为因果。有人将知识体系的“知识”比喻成一个个抽屉,梳理信息就是能将接收到的知识一个个分门别类放在大脑的对应抽屉里。而不是胡塞乱塞,否则跑到脑子里打架了啊,效率自然就不高。
我遇到过几个当年的学霸,有个共同特点,拿到教材,首先好好翻一遍目录梳理脉络,这样能在学习过程中时刻了解到目前处于知识体系的哪个位置;考试中也能理解到出题者的思路和考点,这样的学习方式,当不了学霸才怪。
在生女儿之前,我从事的是地产策划,当时的BOSS在城市业内属大神级别。最彪悍的是他的项目提报和会议总结,逻辑清晰条理分明结合案例见地有力如信手拈来异常精彩,时常让我们高山仰止。而我们能追溯到他成长的蛛丝马迹是小时候写作文父母让他必须一遍草稿一遍正文一遍大声朗诵。他们都是属于很早就掌握到了思维的核心,获得强整合能力的那类人。
而思维导图,其本质就是在提升我们的思维和整合能力。传达信息,与人更好的沟通;分享和分析问题;重建知识结构;提高亲子间的对话能力,消除育儿中的不安;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等等。可以说是一种终极表达和沟通工具,工具中的工具,工具中的战斗机,真是我们的超级强悍无敌贴心大脑小秘书。
动手画一画
实践才是硬道理,只有动手画一画,才能真正领略思维导图。有7条规则,按步骤排列:
1、纸张——寻找笔感好的纸张
选用没有格线的白纸,让线条自由自在的延展;规格以a4纸以上为宜;纸张横着摆放;使用笔感好的纸张。
2、中心图像——不需要画漂亮的画
思维导图大多时候是画给自己看的,自己看得明白才最重要。不要因为画不好而放弃。
3、颜色——就是要五颜六色
可以更投入的分析问题并享受色彩的乐趣。使用笔感流畅的用笔激发流畅的思路。
4、分支——性感曲线最理想
仿照手掌张开的形状延展线条,流畅曲线与流畅思维相辅相成。主支与分支也要区分粗细,这样一眼能看出哪些单词更重要。
5、语言——为每章起一个标题
1分支1词语,主支上的词语粗一些,下级分支的词语细一些。线条和词语的粗细与重要性相结合,画出的思维导图一眼就能分出主次。
6、层次化——刻意为之则适得其反
对初学者来说,记住有这样一条规则就够了,不必深究如何遵守,否则反而画不出东西。随着经验积累,自然而然会符合这条规则。
7、总之先试试看
第一步尝试,然后是行动。迈出最初的一步,你就已经产生了变化——比之前有进步。
以上是我画的第一张思维导图,不完美,中心图像太小,文字应该用钢笔写等等,但画了才会知道下次怎么画得更好。
沦为纯粹的画图要不得
遵守以上所有规则的导图被视为“完整思维导图”。规则可以打破,但不懂规则而弄错规则和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调整规则,两者效果截然不同。遵守规则,更便于理清思路,规则的遵守过程也是思路的整理过程。
只符合部分规则或不受层次化限制,随心所欲画的被称为“小型思维导图”,属于调整规则的范畴。有些场合可能更适合小型思维导图,比如一个人的灵感会议,头脑风暴,想法的初期阶段。根据“绘制目的”选择合适形式即可。
说白了,无论何种形式,只要思维导图的绘制助你达到了预期目标,就是一份好的思维导图。避免只追求“漂亮的思维导图”,否则这么厉害的思维工具就会变成存粹的画图,那就是本末倒置了,要领略思维导图真正的精髓,是为了整理你的思维,解决实际问题。
好了,说再多都不如动手去画一画,只有开始一切才有可能,打开我们的脑洞,把我们的生活困局去各个击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