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当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戏剧家,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徜徉在他的散文中,你会觉得一切都慢下来了,犹如电影的慢镜头,时不时地定格在一个精彩的画面中,朴实自然,传达真情,自然之趣拂去了尘世的纷杂,天真隽永,自在风流,引导你找回精神世界之清宁。
“山丹丹花开花又落,一年又一年……”山丹丹过一年多开一朵花,这我是第一次知道,带着好奇,我想了解更多的人间草木。
枸杞的花是淡紫色的,一大丛如珊瑚珠穿成的华盖真有意思,捡枸杞子的老夫妻会从生活中找乐趣更有意思。
玉渊潭洋槐花盛开,像下了一场大雪,白得耀眼。养蜂人的老婆是四川人,那女人比养蜂人小十几岁,有人说四川女孩子做事往往很洒脱,想咋个就咋个,不像北方女孩子那么多考虑。是因为听说北方的大米好吃就跟去了。想必是要去看看玉渊潭公园的。
作者在寂寞的羇旅之中,发现长在煤堆里的芋头,没有土壤,没有肥料,仅靠一点雨水长出了碧绿肥厚的大叶子,在微风里高高兴兴地摇曳着。从而,他在艰难时期获得了生活的一点勇气。
密云水库边上的紫薇,让人心生怜爱,那六瓣皱缩的花瓣竟也显得热闹,白居易也说它“独占芳菲当夏景,不将颜色托春风。”我们也知道紫薇郎是唐代的官名,即中书侍郎。白居易曾为中书侍郎。
四川新都的桂花层层叠叠,桂花美荫,叶坚厚,入冬不凋开花极香浓。颐和园里有几棵没人注意。可是,我喜欢颐和园冬天的肃穆,所有的树,都伴随着冰面凝固成一幅油彩画,静静绽放他们不惧严寒的美。
全国几个城市的菊花以北京为最,五彩缤纷的花中以绿色最为柔嫩美丽。蜡梅有两种,一种是檀心的,一种是白心的。花开满枝,黄灿灿地吐向冬日的晴空,那样热闹,又那样端庄,告诉人们春已不远。
我喜欢冬天的蜡梅,虽然美丽十分短暂,我喜欢冬天的树,细细的枝子,像淡紫色的烟雾,简练清楚,它轻轻地呼吸着,树梢隐隐地起伏,它在静静地思索,它已经出了一些比米粒还小的芽苞,裹在黑色的鞘壳里。可以想见,很快,丰盛浓密的绿叶在丽日和风中,兴高采烈。
说到昆虫,作者介绍了蝈蝈、蝉、蜻蜓、刀螂,作者希望现在的孩子也能玩玩昆虫,对自然发生兴趣。想想我们小时候就是用蜘蛛网捕蜻蜓来着,捕到了就放到蚊帐里,结果它愣是一动不动,怕它死了,于是还是放到外边放生了。
作者也不乏幽默,说以前张家口的山西梆子有一个唱“红”(老生)的演员被起外号“车前子”,提醒搞艺术的不能叫人烧心反胃,想吃咸菜。
北京人遛鸟,骑车,可以带七八个鸟笼,十分潇洒自得,神清气朗。鸟的种类很多,大鸟主要是画眉和百灵,小鸟主要是红子和黄鸟。遛鸟,让它喜欢喧嚣,喜欢与人相处,他就会尽情鸣叫,遛鸟人把鸟笼的罩揭开,鸟儿们此起彼伏地赛着叫,这叫“会鸟儿”,一只画眉或百灵,能叫出好多叫声,当然,音色也是各色各样的,有的宽亮,有的窄高。
北京有名的建筑,除了天安门、天坛祈年殿那个蓝色的圆顶、九梁十八柱的故宫角楼,应该数到国子监。国子监就是从前的大学。一进大门——集贤门,是一个黄色琉璃牌楼。牌楼之里是一座十分庞大华丽的建筑就是辟雍。辟雍者,天子之学也。那是一座十分宏大的四方的大殿,重檐,有两层廊柱,盖黄色琉璃瓦,安一个巨大的鎏金顶子,廊柱檐饰,皆朱漆描金,透刻敷彩,看起来像一顶大花轿子似的。辟雍殿四面开门,可以洞启。池上围以白石栏杆,四面有石桥通达。
当我们去到那里时,如果细细品味遗迹,似乎还可以幻想出当年钟楼声起,鼓楼擂鼓,殿前檀香萦绕,乾隆在讲台上讲着《大学》或《孝经》,王公大臣和国子监的学生正跪在石池的桥边听着。历史遗迹诉说着岁月更迭,上下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在代代相传。
“我从泰山归,携归一片云”,汪先生认为写泰山的诗里最好的是诗经的《鲁颂》“泰山岩岩,鲁邦所詹。”说是在鲁国,不论在哪里,抬起头来就能看到泰山。杜甫诗《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自是绝唱。泰山的石刻,泰山的挑山工,泰山的云雾,都让人难以忘记那壁立的山,数丈的崖。泰山,我想有机会一定会一睹为快的。
北京的秋花、果园的收获、冬天的树、北京人的遛鸟、香港的鸟,昆明的雨在作者眼里都是无比有趣,湘行二记有着独特的温情,岳阳楼值得一看。有趣的灵魂,必定能发现世间之物之真性情。
闻一多先生上课是难以转移注意,他的笔记本真是大(长一尺有半,宽近一尺,是写在特制的毛边纸稿纸上的。)老舍先生京味十足,赵树理同志眼角常若含笑。第一次看到对金岳霖先生的描写,他无儿无女,单身汉,自得其乐,是个为人天真、热爱生活的大哲学家。吴雨僧先生让人同情,一个老教授,可以说是穷困而死,让人心寒。
大寒过去了,那日出了太阳。我喜欢在阳光下,捧着书,不为功利,只随着作者,从文字中感受没去过的地方,没闻过的花香,没学过的知识,没见过的人……静下心来,才能发现更多生活的美,更明白忙碌之后的放松与惬意。世间人与物,自由真性情。活在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