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别人吐露心声,向家长说出实情,虽然是一片好意,但如果时机不恰当,交流时不考虑对方的一些基本情况,也不一定能够收到理想的效果。
因为交流是双向的,不能一厢情愿,所以交流时要顾及到对方的感受,一味只管自己竹筒倒豆子,任务是完成了,话是说痛快了,可对方不乐意接受,能有好的效果吗?不能。所以说话的时机很重要,此其一。纵观很多小说与电视剧电影,为什么有求于人,都会选择在人有快乐心情的情况下进行?小说中的情景不一定真实,但道理是不错的。人在高兴的时候,比较容易接受(寓教于乐也同此理吧),心理也会有更多宽容,说事容易成。
交流时还要考虑对方的心理承受,而这个与对方的见识阅历有关,所以交流的基础需要双方多了解。话不投机,说多了就没意思。而如果对方对你持有偏见,偏见就是其见识的缺失,有着偏见是不足与其道的,说多了不仅是对牛弹琴,还可能适得其反,故不与“陌生人”说话是有道理的。但实际上很多人因为工作需要,不仅要与其道,还要态度诚恳,获得其之好感,动之以情之后再晓之以理,往往可以拉回不少“失足的人们”。
交流是大学问,值得好好琢磨。
(二)
今天放学发生了两件意想不到的事情,算是小插曲。。
每到最后一堂课,学生都很躁动,特别是越接近下课越这样。学生就像知道马上要下课似的,精神格外涣散,教室里顿时交头接耳的多了起来,声音嗡嗡的,让人静不下来。也许是隔壁班的学生在走廊里站队发出的响声太大,弄得我们班的学生也不能好好看书;也许是下午四节课学习任务过重,学生早已不耐烦了,一心思归。总之,一到快放学时,教室里就弥漫着躁动的空气,让人不想呆在里面。
下课铃响了,二排的陈欣怡立即站起来,收拾好书包,把板凳倒过来往桌子上一放,然后往前一推,没想到凳子腿的前端碰到了前面仍在收拾书包的夏雨彤同学,夏雨彤疼得哭了。听到学生报告,我走过去摸了摸夏雨彤同学的头,没有包,没见流血,再扒开头毛看看,也没有血痕,估计碰得比较轻,但孩子不耐疼,就哭了。但也不排除过一段时间起包或充血的可能,我让夏雨彤同学回家把这事对她妈妈说一下,如果还疼就让她妈妈带她到医院里看看,孩子答应了,也没有哭了。
放学我跟着接学生的校车回来后,直接到夏雨彤同学的家里看了看,顺便把这情况对她妈妈说了,她妈妈说孩子回来已经对她说了。我看到夏雨彤和施雨萱在屋子里玩得挺带劲的,估计还好。
还有一件事也发生在放学时间。我把班上学生送过马路,和乘车回家的学生一起在学校门口等校车时,谢鑫豪同学的妈妈开着三轮车过来接人,我说谢鑫豪同学过马路回去了,你没接到吗?她说我不是和他说好了,让他在学校门卫室等着的嘛,这怎么跑了呢。我看了一下门卫室,哪里有谢鑫豪?早走了。谢鑫豪同学的妈妈一边责备着孩子,一边把车开走了。
放学回家后,我不太放心,就发了一个信息给谢鑫豪的妈妈,问她孩子接到了没有。半天没见回复,我又打了一个电话。原来谢鑫豪过马路之后沿着官港小区那条路走的,谢鑫豪妈妈来接孩子的时候,孩子看见了,朝她呼喊,可因为路上声音嘈杂,还有雨伞遮挡,她没听见。因为他们每次都走那条路,所以回去的时候接到了。这样我也放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