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教你怎样更高效地学习
- 要使用大块的完整的时间
- 要有规律地在固定的时间里学习
- 不要过于饱腹或饥饿
- 注意空气质量,确保氧气充足,有通风,湿度适宜
- 采光充足
- 噪音控制
- 学习前设计一套固定的行为,例如关掉手机、打开台灯、填写学习进度表、深呼吸
专家教你怎样获得高质量的睡眠
- 控制卧室的温度适宜并略微凉爽些
- 控制睡眠光线尽可能暗
- 睡前不要看屏幕
- 留意咖啡因的摄入
- 不要去留意自己有没有失眠
- 不要去看时间,直到闹铃响起
- 睡前给自己营造一个平静、不兴奋、不焦虑、不担心的心境
以上是我从以往的笔记里摘录的局部清单,以这两个清单为例,其实你可以挖掘出一套关于“怎么顺利地把事情持续做下去并且做成”的共性。细心的你可能注意到了,我在罗列清单的时候,是包含了一个逻辑的:客观条件支持-心理影响支持。
激发行动的力量,来自于内部与外部。但是要长久支撑行动,更靠谱的力量很可能不是宏愿、毅力、自制力,而是环境。
而当我们打造那个环境的时候,可以从两大维度着手:有利的客观条件与积极的心理暗示。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尽可能充分地创造有利的环境。
今天想重点掰扯掰扯的,是积极的心理暗示。
其实这个概念一点都不陌生。咱们经常挂在嘴边的“气氛”、“氛围”、“仪式感”、“环境场”、“感染力”等等,说的就是或者蕴含了“积极的心理暗示”。
现代社会的通讯如此发达,事实上有许多职位,从客观条件来看,完全可以让员工足不出户在自己家里工作,但是为何大小公司还是选择以坐班形式为主流?因为有特定的作息时间、特定的工作区域、特定的交流汇报安排,就给了你一种职业化、专业化的心理暗示。
在图书馆里看书写字特别高效,哪怕看的根本不是图书馆里的书。那是由于图书馆从室内装潢,到桌椅的造型,到声响的控制以及一切的一切,都在提供给你一个“我要阅读我要学习”的心理暗示。设想一下要在图书馆里吃大餐或者开演唱会,是不是立马觉得极度的不搭调呢。
在现实生活中,你会有想持续做的事,但是一些限制条件使你不能将自己浸泡到现成的积极的心理暗示环境中,其实也是常态。比如在公司明明想干一番事业但是同事都在消极应付;比如确实做不到每周跑去图书馆阅读一整个下午。这时候,就需要你拾起心智的力量,在放弃之前,调用你尚存的意愿,去给自己营造一套积极的心理暗示。
设计一套积极的心理暗示→强化它→叠加时间形成习惯→获得了持续行动的动力!
你可以调用的设计元素其实非常之丰富,我们可以从一些大方向上开始设计:时间,空间,视觉,听觉,嗅觉...
《生活大爆炸》里谢耳朵给每天晚上设定了特定的娱乐项目,比如今晚是怀旧电影之夜,他就不许朋友们在今晚打游戏。你也可以给自己设计,每天的21:00到21:30,是一个“炼丹时间”。在这半个小时里,不论是看非虚构类的书籍,还是写一篇今日得失对错的反思日记,总之你一定是做对自己成长有帮助的事情,哪怕闭目养神也好。如果你坚持每天这么做下去,你身边的伙伴渐渐也会接受你的这个设定,没有特别重要且紧急的事情,他们也不会去打扰你的“炼丹时间”。真的,很多时候别人怎样对待你,是因为你教会了他们可以怎样对待你。
第二块我们讲空间。这是极其重要的一个元素!想象一下你家客厅的沙发吧,想象你在那里吃一日三餐,在那里看电视,在那里写工作文档,甚至在那里过夜睡觉。那你一定不能获得良好的睡眠,也不能获得高效的办公,或许也不能舒畅地用餐。同样的,如果你经常坐在书桌前,和好友漫长地闲聊,拿手机打游戏,抑或专心地听古典音乐。那么不用一两周的时间,你就会痛苦地发现,你很难在这个书桌前专注地做你最初打算在这里做的事了,比如练习书法。
空间竟然有如此强大的心理暗示,其实并不是因为什么磁场或者幻觉,而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一个底层思维模式,就是凭经验去标记一样东西的性质。一个小孩子第一次吃糖,他爸妈告诉他糖果尝起来是甜的,他就凭自己吃糖的体验,把那种味觉标记成为“甜”。今后听到“甜”,他一定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吃糖时候的味觉。那么一个空间,是怎样被我们用经验标记了它的性质的呢?两条通道:一是你知道大伙儿判定那个空间有什么用途,你明白大伙儿都判定图书馆不是用来开办演唱会的;二是你自己过去是怎么使用那个空间的,你内心深处就会渐渐觉得,它就是该那么使用的,无论它最初应该是什么用途。
所以对于空间这个无比重要的元素,我们可以这样做:给你要持续做的事情,安排一个不用很完美但一定要专用的空间,并且绝不在那个空间里做无关的事。
我小时候见到一个同龄小朋友是这样写回家作业的。他的爸妈开一家小卖部,他放学后有很长一段时间只能呆在小卖部。他放学后来到那儿,妈妈会在香烟柜台上的一端,铺一块大约A3大小的平整的塑料垫,小朋友就在那里写作业。进店的顾客们在那条过道经过时,其实有点被他阻碍,但是每一个顾客都会迁就那个孩子并不会抱怨。有一次我去的时候正好看到他刚刚写完了作业,妈妈收起了那块塑料垫,还略带郑重地放到了香烟柜后面一个固定的地方。
当我们大谈仪式感,钻研着什么台灯更护眼什么座椅更符合人体工程学的时候,别人也许已经在一个不完美的空间里,做着你也计划要做的事情了,而且已经持续做了好几个月甚至更久了。其实仪式感没有错,但它应该是帮助我们行动起来的助手,而不是用高预期来打击我们现状致使我们踟蹰不前的打手。
值得留意的是,空间的暗示效果,还需要叠加时间的积累才能真正生效并且变得持久。在固定的空间做专一的事,持续做几个星期,就会渐渐强化。之后你一浸泡进那个空间,就能极快进入状态,做你持续要做的那件事。你甚至会因为这个方法如此有效,而懊悔为什么没有早点开始这样做。
我们还可以从更细致的感官层面寻找元素,来营造积极的心理暗示。我们这次就假设那个“要持续做的事”是健身增肌好了。视觉上,你可以在墙上贴一些非常符合你审美的展示人类肌肉的照片。就算不能贴墙上,你起码可以平时搜集这类图片,运动的时候打开手机图库来一个循环无序全屏播放呀。嗅觉和味觉上,要注意避免出现激发食欲的味道。听觉呢,不妨播放慷慨激昂或者充满韵律极富动感的音乐。健身房似乎也是往这些方向营造环境的,不是吗?
有人说,要卖掉自己汽车的时候,那份心情是依依不舍的。因为那辆汽车陪伴他度过了漫漫人生的一部分:从谈恋爱时的兜风到和结婚后的自驾游,从塞满家具搬家到心急如焚地送生病的孩子去医院。
特定的空间,其实就是你生命的一块印记,见证着你的变化
在未来的某一天,你会拿着一本厚厚的记事本告诉别人这是你心理咨询生涯的起点,你会握着一支旧旧的画笔告诉自己这是你画师经历中最艰难但也是最丰盛的里程碑,你会在朋友圈里转发这篇文章告诉朋友们这是你拾起心智的力量勇敢面对生活的那一天。
- 有利的环境,是维持你行动最靠谱的东西
- 有利的客观条件与积极的心理暗示,是你营造环境的两大方向
- 记得运用多种元素来构造一套积极的心理暗示,其中最关键的一样,是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