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书 王俊杰猛
评弹历史: 对清朝前期和中期的客观评价,前期有过,中期有功
清朝皇帝的权/力比历代都大,相对相权最小,这也是后人认为清帝“勤政”的误区所在。
终清一代,统/治者始终以殖民者的角度/学习汉/族文化制/度,根本没有反省这套文化制度的弊端,因为当时的清朝虽然落后于世界,但较之满清入关前,入关后清朝的军事奴隶制比以前强多了。
最可惜的是,明末末仅有的一点资本主义萌芽,也被专注于“劝农为本”的康熙皇帝消除怠尽。
清朝入关时, 推行民/族压/迫和奴役政策,加剧了满汉矛盾。
清初,满清贵族在京畿大规模圈占土地,严厉处罚逃亡者及隐匿的窝主,使各阶层惴惴不安。
在政/治上,清朝“首崇满洲”,强迫汉族按照满俗剃发易服,违者处死;不许满汉通婚。
刑法方面,满汉之间、各个等级之间量刑标准亦不同。许多汉人虽在政/府中任官,但实权掌握在满族官员手中,清廷特别对汉族乡绅和知识分子严加控制防范。
当时,江浙发生的通海案、科场案、奏销案、文字狱,诛杀流放许多乡绅士子。
清政/府又颁布迁海令,沿海25千米内居民,均迫令迁移,不准商船、渔船出海,使许多人破家失业。——华夏文明出现了局部的、短暂的倒退。
事情总是两方面的,清初为适应新占领区的形势,政策也有其开明和进步的一面。
满清入关伊始,即取消明末苛重的三饷——辽饷、剿饷、练饷,奖励垦荒,招集流亡,减轻赋役,使农业生产有所恢复。
在政/治上,礼葬崇祯帝,收罗人心;招降明朝的文官武将,委以职任。
为了笼络知识界,清政府又开科取士,为他们开辟入仕做官的途径;尊重汉族大部分原有的制/度和习俗,崇尚孔子和儒家文化。
清朝也一改以往烧光、抢光的做法,使国内的大部分古籍和传统建筑【最突出的是紫禁城】保存了下来。
明末出现的启蒙思想也继续发展,最突出的是黄宗羲等人否定君权和否定封/建制/度的思想。
清初文学艺术也取得了不小的成就,涌现出《桃花扇》、四画僧、四王、金陵八家等一大批杰出文学作品、文学家、画家,凸起了中/国戏剧史上和绘画史上的又一个高峰。
从康熙亲政到西方列强入侵这一段时间内,在汉/族的反/抗下,在满族有识之士的推动下,圈地、逃人法、迁海令逐渐被废除,通行了两千年的人头税也被废除,中/国的社会经济又一次有了长足的进步。华夏文明不但复现生机,而且有了更大的发展。
思想方面,虽然有八股取士【这其实是明朝留下来的落后制/度】和文字狱的威逼利诱,程朱理学曾出现了死灰复燃的现象。但经袁枚、戴震等一大批学者的批判,无论是程朱理学还是阳明心学都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以后再没出现过复苏的迹象。
实学、理性思维、批判精神【虽然在清政/府的高压下主要限于考据方面】成为了思想界的主流,这也为清末民初的思想解/放运/动铺平了道路。
文化方面,虽然在《四库全书》的编撰上清政/府采取了寓禁于征的政策,并抽毁和篡改了某些书籍,但在传承华夏文化方面,其意义并不亚于《明乐大典》。
文学艺术方面,《红楼梦》以深刻的思想内涵、博大精深的华夏文化、高超的艺术技巧使中/国小说攀上了一个至今都难以企及的高峰;京剧集南北戏曲艺术于一身,成为了华夏文化中一颗极为璀璨的明珠;扬州八怪使中/国绘画史又添了一道异彩;《大禹治水》以其鲜明的华夏文化内涵和高超的技艺将我国的玉雕艺术推向了最高峰;圆明园将我国的建筑艺术和园林艺术也推向了极致。
清朝中期,科学技术的发展虽然比明朝要逊色,但也没有处于停滞状态。这里面最突出的是《皇舆全图》的绘制和眼镜制造业的兴起。
有清一代,虽然在建设多民/族的统一国/家方面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但始终推行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制/度,却是它的一个很大的污点。
总的来说,清朝在继承和发扬了华夏文化中非制/度性文化的同时,也继承和发扬了华夏文化中制/度性文化中的许多消极因素,而且后者对前者起了很大的抑制和破坏作用,不过这也不是清朝特有的现象,制/度性文化对非制/度性文化的摧残,在我国历史上是屡见不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