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无常。一位年前还精神抖擞步行去菜场买菜的亲戚,年后就突然走了,因为无法忍受癌症的痛苦,放弃最后维持生命的蛋白质输液。种种原因,越来越感触,或许是耳闻目睹越来越多人的逝去,较20岁的年纪,现在年逾30,深感世事无常,生命脆弱,健康很重要。
小时候曾经还很年轻的亲戚,邻居,曾经有过交集的一些人,现在或是得了疑难杂症或是不治之症,才意识到生命渐行渐短,已经慢慢的在走抛物线的下行段,年纪越大,感触越深。因为现在的社会现状,疾病也越来越年轻化-生活的压力,环境的污染,食物的不安全,不良的习惯都是罪魁祸首。
30岁前,更重视爱情,友情,亲情因为一直都拥有,所以放在了后位,以为拥有是理所当然,亲情伴我长久,变得枯燥,或许也只有在自己陷入困境,低谷,才会寻求亲情的安慰,才能感受到亲情的温度。而往往我们习惯于忽视亲情,尤其是年轻时候,那时我们更多的精力在追逐爱情和陪伴友情。
世上没有绝对的公平,父母的爱与儿女回赠的爱往往就是无法平衡的。
有了家庭以后,我们也习惯性的更爱我们的孩子,就像曾经我们的父母多爱我们一样。因为儿女,父母承担了更大的责任,付出了更多精力,每一根神经都与儿女的喜怒哀乐紧紧相连,喜我们所喜,痛我们所痛。父母至亲才是我们最温暖最可靠的港湾,那里有我们的家,何时何地,都有一个家。
看到与父母同辈的亲戚慢慢的被病魔缠身,看到父母两鬓的白发-我们长大了,父母也老了。我们永远是他们心中的孩子,我们也习惯了他们无声无息的奉献,即使我们已经步入中年,父母还是尽其所能关心爱护我们,看看每次离家时父母准备的随行物品,平时问候的电话,那是他们想我们了,或许是看到我们儿时的照片,或是回忆里曾经我们可爱的片段,就像录像带一样,到一定年纪,开始不知不觉掉入回忆的坑。
父母渐渐老去,感情也开始脆弱,在同龄人慢慢离去的时候,他们的心情也许会更沉重,因为到一定年纪,我们内心都是一样,知道再走下坡路,所以会当一回事儿了,会往自己身上联想。
父母总是希望我们过得好,所以不会让我们操心,多少空巢老人,子女在外地,老两口彼此照应,为了儿女安心工作,电话那头永远都是“我天天过的可开心了,吃的都有,想吃啥就买啥......你就别记挂我们了,好好工作”
人都有老的一天,我们不愿意欠别人的债,但却最容易忽视父母父母的情债。我们欠父母的永远都偿还不了,唯有多陪伴才会在有生之年少一点遗憾。因为世事无常。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走,人生只剩归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