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看的书“并不多”

      凌晨四点左右,醒来的那短暂的几分钟里,大脑突然来了灵感,我本想起来拿笔记录一下,可是又碍于温度低,太冷,此想法就此抛诸脑后,便沉沉的入睡了。要知道,灵感这东西,就像是昙花一现,过了之后,想再靠记忆回想起来,那无疑是难于上青天。这不,早上就陷入了那种境地。既然想不起来,那索性就不去想这件事了。

      抬头看到整齐摆放在书架上的书,我陷入了沉思之中。在沉思中,我瞬间想到了一点,看着书架上的书挺多的,其实我看的书“并不多”。仔细的给它归类下来,无疑只有三类:一类是文学类,其次是励志类,最后是心理学类。

      这三类,其中最重要的要数文学类,在这里要着重讲一下。它是这三类中的“主力”,是我写作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我的主攻方向。人言:只有不断的输入,才能有持续的输出。很早以前,在家就接触过短篇故事书,文摘报纸之类的,对我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养成了一种喜欢阅读的习惯。现在对于所学专业,更加奠定了我对文学的热爱。怀着这份热爱与好奇,我就想知道,那些著名作家创作出来的作品,究竟有何奥秘,他们是如何想的、如何构思的、又是如何落笔的、会不会给我带来不一样的感想?答案是肯定的,并且让我收获颇丰,让我对于伟大的他们,又产生了新的认识,原来文学也可以这样去写,完全刷新了我的认知。

      其次,励志类,是我最初阅读的一类,现在阅读的很少了,目的是为我树立自信心,在前行的道路上为自己扫清障碍,起到领路的作用。

      最后一个,心理学类,纯属个人爱好,但是它也起了一种辅助写作的作用,这是我所未预料到的。

      这样细看下来,阅读的确实“不多”。这也与之前有学者曾提出:“书读杂了,创作的欲望就低了。”不谋而合。其实,也并不完全说,其他种类的书不可以看,就笔者而言,像法律,乐理,医学等,也有偶尔的阅读,但是,那只不过泛泛之谈。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