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0号教师节,是星期日。晚上收到好友最后一通祝福后,我便早早睡下,准备迎接明天的“战斗”。彼时的我,还未曾料想开玩笑时说的“战斗”真的成为了接下来半个月的主题。
周一集体晨会刚过,手机就来了一通电话,也没细看就摁掉,这个时间点没人会找我。电话又打进来了,莫非是家长有什么急事?我匆忙间接起电话,原来是教育学会打来的,提醒我不要忘记看邮箱里“学科双优之星”评比的通知。
开心!上学期因为论文获一等奖填调查表时,我拿着表格问师傅:没有公开课怎么办?资历这么浅应该轮不到我吧?把一堆论文获奖刊登信息填上去,公开课勉强只有一师一优,头重脚轻,在一张表格里失衡明显。可能就是因为这张表格刺激了我,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开始埋头研究怎么上课,教案在电脑里,教案在备课本上,教案写在书上,教案记在心里,几乎每一篇课文都这么搞。渐渐地,摸到点门路,那学期,我的校级教研课就在学校的评比中得了特等奖,脱身新手训练营,进入了第二梯队。可是,在语文学科厉害到不得了的金阊实小,那都是毛毛雨。
比赛课题是六上《爱之链》的第一课时,高年级没教过,公开课第一课时也没上过,开心之余,乌云锁心。去教导处借教参,吴妍彬教导一眼就看出了我的担忧,跟我大概讲了讲高年级第一课时的框架。回家后和老公讨论半天,决定把开讲重点放在“环境描写”上。
三天后,第一稿教案出炉,试上。上完后,想死的心都有了,觉得浪费了听课老师宝贵的时间。杨校长却鼓励我:大框架不错,具体环节还要细化。随后,吴教导帮我细化环节,她总是有种神奇的本领,一讲什么都通了,一讲什么都明白了,豁然开朗。
晚饭后兴冲冲开了电脑,刷刷刷改教案,改完教案改课件,弄好已经午夜。第二天试上二稿,潘琪老师来听的。听完后,建议我调整方向,让我把重点放在“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体现人物品质这点上。我一听懵了,时间只剩下一周,A方案还没落实好,B方案又要搞起来,我头大了。他跟我一步步说着,磨出B方案的框架,已然天色昏暗,回办公室一边整理东西一边纠结,愁云一片。
周末,纠结良久,我还是决定把A方案更细化,同时也借鉴了B方案的内容,弥补A方案的不足。周六出三稿,觉得自己这份教案到处都是亮点,闪着金光,周日信心满满地在家背教案。
周一试上三稿,吴教导和潘琪老师一起来听的,听完后,考虑到学情,都建议我用B方案。我心里泪崩。于是他们又一起帮我磨教案。
回家弄出第四稿,翌日,课多再加上家长会,就没有再试上。空课间隙,逮着潘琪老师,又一步步磨昨晚改出来的教案,这次就顺畅很多,只有小部分语言和环节需要修改。
回家改出第五稿,第二天(周三)试上,比赛是周五,时间很紧张,吴教导来听的。上完,自我感觉非常好,然而吴教导却说问题设计的目标不明确,基本都要重新改,此时,我差点就在教导处哭出来了,彻底崩溃。吴教导怕我放弃,放心不下我,留言安慰:让我不要着急,磨课过程很痛苦,但结果是好的,提醒我周四一定要定一下教案。
整理好心态,第六稿继续改到深夜,周四早上借班上课定教案,下午去陆慕实小接触学生,圈出所有小问题。
回家继续改出第七稿,抓紧最后一分钟,埋头背教案。
第二天信步踏入陆慕实小,课毕,一切顺畅。优步回校的路上,回想磨课的这半个月,不禁心里默默感叹金阊实小语文团队的强大。“学科双优之星”,细想来,还是沾了学校的光。
国庆后捷报传来,辛苦得到了回报。听说还是获得该奖的第一个90后,有点小兴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