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听人说选择大于努力,为什么?
可能学生思维都会认为明明是更努力的人成绩更好、业绩更好啊?这不过是因为在同一环境同一个竞争场合下,更努力的人的确结果会更好。但是人生是多面的,分阶段的,我们不会只待在一个环境中。我们面临的是史上人类生活最复杂的时代,我们面临的是方方面面的竞争和选择。
当我们面临选择时,就像养成游戏一样,不同的选择会触发不同的结果,这个结果又会影响之后的生活现实以及之后的结果。如果选择不好就会影响甚至一生。
人人都有选择,但是每个人对待选择的态度不一样。有的人很慎重,就像结婚之前考察方方面面,报志愿之前请专家机构帮忙量身做选择,学生主动请老师分析自己的卷子。而有的人很随意,面前有什么就选什么,心里第一感觉是什么就是什么,结婚之前闪婚、没有考察好对方的家庭甚至对方的人品就匆匆嫁娶,或者一个学渣只按自己的方法闷头学,报志愿时只听从亲戚的意见,而毫不考虑个人的兴趣、志向和性格。
一个选择的做出是由方方面面的因素共同作用的。
比如:
1.当时的情境:紧急的情况下有可能会冒险选择,人多时会有从众的倾向(当大家都保持一个统一的意见时,个体更倾向于与大家的意见保持统一,从而不表达自己的其他看法),甚至去个体化(心理学里讲,在大家一起做坏事的时候,坏事的结果是由个人承担,每个个体更不容易被惩罚,于是更倾向于做一些不理智的烧杀抢掠的活动,比如香港暴动)。
2.性格:心理学中的成就动机理论认为成就动机高的人会倾向于选择更有挑战性的活动,而成就动机弱的人或胆小懦弱的人会倾向于保守选择,急躁的人可能会冒进,爱思考的人可能会权衡各方利弊谨慎选择,有选择恐惧症的人可能会拖延选择或者胡乱选择,被动的人甚至可能会把人生的选择权交给别人。
3.认知水平:和一个人的眼界和知识有关,一个具有丰富人生经验的人做选择会更权衡利弊或者更容易做出正确的选择,一个小孩也许会想不做选择全都要。(笑)一个读书多善于思考的人会更沉稳,做选择时会更长远,也更乐观,因为他知道眼前的一些困境不会永远困住他,甚至能为他带来长久的益处。
4.掌握的信息和资源(金钱、人脉)渠道(各平台):决策时掌握的信息越多,信息来源渠道更可信,更可能做出正确的选择,比如笔者高中报志愿时,学校建了群,请大学在读的学长学姐在群里为学弟学妹们解答疑惑,深入了解各个大学的招生政策,各个专业的就业方向以及就读体验,比单纯依靠感觉和主观臆测报志愿要理性得多。当然也可以选择花钱请机构帮忙报志愿。
5.内心深处的潜意识: 潜在的恐惧、人的本能、童年缺爱的人更可能为爱赴汤蹈火。
6.三观:世界观影响你看待世界的角度,人生观指导你活成什么样的人生,价值观影响你对一些事情的看法
7.社会和家人的期待:有时候社会的集体潜意识对于每个个人都是有巨大的难以改变的影响的。比如在社会中,很多人会根深蒂固地认为女人就应该结婚生孩子,不然就是不完整的人生。
8.等等。
在这里列出这些可能的因素,这些因素之后可能会展开来讲,这篇文章主要是希望我们以后做选择时能不那么盲目和冲动,意识到自己的每个选择都是由很多因素决定的,自己当下的选择不一定就是完美的或者正确的,但是自己的选择对当下甚至未来都具有很大的影响,在关键时刻,让理性因素占据主导位置,权衡利弊,不要让微小的因素影响了大局。
今天的你是由过去你的无数个选择组成的,而未来的你是由当下你的每个选择组成的。所以,当下你更应该做什么,多去向你的理想和愿景去靠近吧,去问问未来的你想变成什么样。选择好了之后,行动才能发挥它的作用。但是好的选择不一定意味着好的结果。
在选择与行动之间,如果不讨论拖延之类的因素,自主性起着非常大的作用。一个选择如果是由别人做出的,由父母爱人,或者这个社会倡导的,但是自己在内心最深处不认同,那也不能带来好的结果。就像是父母要求选择高薪的金融,而学生自己要承担着牺牲自己多年绘画梦想的结局,去学金融可能烦闷地做着自己不感兴趣的事情以至于一生碌碌无为,而选择绘画可能会让一个人多年后达到大师级的水平并且乐在其中,热爱的事业带给人的满足感和幸福感是多少的物质和多好的配偶带不来的。当然也只是一种假设,现实会戏剧而复杂得多。但是做选择的时候,最好遵从自己内心的想法,不容易后悔并且更容易做好。
至于怎么能知行合一,不拖延地去行动,那就是后话了。
当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人生观,只是建议大家在做出重要的选择时,慎重地思考。(当然如果和我一样“选择恐惧症”的话,亲亲这边建议锻炼迅速做决策的能力,并且加强自己的思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