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第五十一回 薛小妹新编怀古诗 胡庸医乱用虎狼药】
应老太太的要求,大观园里的姑娘们正忙着作灯谜供正月里的灯节大家伙儿一起娱乐用。
旁人都是一人想出来一个谜语,偏偏年龄最小的薛宝琴,因为从小和父亲走过不少名胜古迹,竟一股脑地作了十首《怀古诗》出来。
在这十首怀古绝句中,涉及到的古迹包括:赤壁(赤壁之战,曹军一败涂地)、交趾(相关“伏波将军”马援)、钟山(相关“隐士”话题)、淮阴(相关韩信)、广陵(相关隋炀帝)、桃叶渡(王献之典故,涉及“分离”)、青冢(昭君墓)、马嵬坡(杨贵妃命断处)、蒲东寺(出自《西厢记》中)、梅花观(出自《牡丹亭》中),如果按照现在的地理版图推论,小小年纪的宝琴曾经和父亲一起游历过江苏、陕西、内蒙、湖北和今天的越南等不少地方,这就难怪如此见多识广的小姑娘身上会表现出来异于常人的优雅气质。
读万卷书,走万里路,薛宝琴的父亲一定也是秉承这样的教育理念吧,我清楚记得我像宝琴这般年龄的时候,就是在暑假里趁着父母出差的机会,被带去国内不少省份看世界,有登过庐山看瀑布,也有做过游轮沿长江而下,还有雨中登过泰山,个人真实感受,旅行确实可以丰富孩子的视野。
当然了,小说小说,所有人物都是虚构的,真正游历过这些古迹景点的,恐怕还是作者本人吧。
这一回里,袭人家里出了大事,她的母亲病重,哥哥特地赶来求主家开恩,能让妹妹回家最后看看老人。王夫人一向念佛心善,马上允了袭人回家探望,还喊来凤姐酌量办理。
这一个酌量,就尴尬啦。本来袭人是应该立马动身出发回家探病的,结果凤姐讲究上了排面,不仅安排跟着出门的媳妇一个,并周瑞家两个,和两个小丫头,还有四个跟车的人,以及出门的两辆车,同时袭人穿的,戴的,甚至是包衣服的包袱,凤姐都要亲自检查力求华丽,而且最后还送了她一件贵重的大毛衣服,这袭人在贾府的准姨娘身份显然已经坐实。
袭人回家去没多久,母亲就去世了,因为有孝在身,她还得些日子才能回来大观园,照顾宝玉日常生活起居的任务就落到了晴雯和麝月身上,两个丫鬟一个比一个能偷懒,没有袭人打理的怡红院,好像有点乱。
先是宝玉睡到半夜想喝水,习惯性地喊了袭人两声却无人应答,晴雯和麝月两个大懒支小懒;然后晴雯想着吓唬麝月,只穿了贴身小袄就跑去屋外,结果染上了风寒感冒了。
宝玉心细,不想晴雯被王夫人撵了家去以免传染他人,就偷偷找人请来个大夫给晴雯诊脉再抓些中药。
当宝玉看到大夫给出的药方太过猛烈,他立即意识到这个江湖大夫的医术实在不怎么样,赶忙差人打发走,然后嘱咐再找个可以信任的太医来给晴雯瞧病。
可是即使是庸医,也不能随便打发一下,辛苦费总还要给的,但是给多少呢? 宝玉不曾当过家,他哪里知道这些人情往来上的东西,还是请教了下面老婆子的意见,才知道要给一两银子的轿马费。
有趣的一幕出现了,宝玉要麝月去屋里拿银子,麝月懵了,袭人平日里把钱放在哪里她根本不知道。后来好不容易找到银子了,又出新问题了,麝月不知道怎么用称重的戥子(小规格的杆秤),她犯难了,这一两银子到底多大啊?
孩子就是孩子,顾头不顾尾,宝玉懒得费心思,出主意说拣那大的给一块就是了。麝月听了便拣了一块,掂了掂,觉得差不多有一两了。站在外边的婆子拦着说:“那是五两的锭子夹了半边,少说也有二两呢! 姑娘再拣块小些的吧” ,麝月才懒得再找呢,说就这样吧。
看到这里,我脑海里马上想起来一个词,大手大脚,无论是前面凤姐对袭人回家装束的过度包装,还是现在宝玉和麝月不当家不知柴米贵没有一点金钱概念,贾家里里外外不该花却没有省住的钱太多了,还记得第二回里冷子兴和贾雨村的闲聊吗,说贾家“百足之虫 死而不僵,日用排场费用,不能将就省俭,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可惜外面的人已经看得清清楚楚,里面的人却一点没有意识到危机重重。
王太医来了,对晴雯的诊断和前面庸医一致,只是药性温和许多,宝玉这才放了心。
在作者的笔下,宝玉是一个非常容易共情的人,他性格温和,与人为善,他彬彬有礼,尊重生命,他叛逆但是细腻,真诚地关心和体恤着自己身边的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