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今天,我跟随作者一起得窥南宋初年,在这片中国土地上,曾经发生过的波澜壮阔又跌宕起伏的故事,管中窥豹,可见一斑。作者没有刻意神话吹嘘辛弃疾,而是能以较平静的笔触,细腻描画出那复杂的交织场面。
尽管如此,从辛弃疾放弃金国的身份,执意南归,走向抗金的初心之路,我仍然为他的赤子之心永不褪色而动容。他和金国汉族同学党怀英的一别两途,却又是那么教人拍案称赞。
等到他归南四十载,始终壮志难酬,北伐无门,最终落得隐居带湖,与鸥鹭为盟,借出世的道学聊以慰藉,我们也只能叹息一声:“时也命也!”南宋遇到一代金国霸主完颜雍,想要有所作为都是痴人说梦。
因此,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当属这女真族建立的金国,因为害怕被宋朝汉文化腐蚀,金主完颜雍硬生生迟滞了几十年女真族汉化的时间(这是否给了我们启发,全盘西化是没有出路的?)。
2.
当金世宗完颜雍的孙子金章宗完颜璟开始全盘汉化的时候,也是金朝走向衰落之时。一个年代,只有一位雄主站立在世界之巅。完颜璟遇到成吉思汗,就好像宋孝宗遇到完颜雍一样无能为力。
这位金章宗,有种明朝在另一片时空下的建文帝感觉,同是爷爷为一代雄主,老爸英年早逝,却没有另一位朱棣来和自己争夺江山(族内没有朱棣这号人物,族外有啊,成吉思汗就是金章宗过不去的坎)。
想必如果没有朱棣,建文帝也不过是创建如“明昌之治”类似的“建文之治”,这么一想,再也不用为历史的某些改变而耿耿于怀。
读史明智,历史的魅力也正在于此。当你因为某些败亡而惋惜不已时,总能在历史的漫长岁月里找到类似的故事,何其幸哉?
3.
回归此本《辛弃疾传》。金朝的衰落,正好给了北方大草原上小部落蒙古族机会,在艰苦的环境下,渐渐地金主发现——这位成吉思汗根本剿灭不了,简直比他爷爷还难对付,蒙古族的强大之路,譬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蒙古族最后也成为了灭亡金国的有生力量。
而大宋,赶走了饿狼,又迎来另一头更凶狠的“猛虎”,这是南宋君臣做梦也想不到的事。实际上,辛弃疾没有一首词不带着隐忧,可又怎么能改变南宋朝廷的懦弱无力呢?
偏安一隅的小朝廷,没有如陆游辛弃疾等人想的一样,去奋发图强,,而是继续得过且过,歌舞升平,自我麻痹,熬过了金国衰弱,终于在1268年迎来了灭国战斗——忽必烈统一东亚大陆的灭宋之战。十年后,陆秀夫背着小皇帝逃到广东,南宋基本上灭亡。1279年,老陆更是在广东江门的崖山之战中,背着小皇帝跳海自尽。
我们从头一想,辛弃疾没有生活在六十年后,是多大的一种幸运啊,不然到那时,他们这类人更加无能为力!
所以,读史也如吃瓜,能沉浸进去,也要能跳脱出来。从整个欧亚大陆的宋辽金蒙古来看,那就是一个北方部落崛起的时代,因为地球小寒潮,大草原太难熬了,草原部落想要生存,就必须像更温暖的南方讨要生存资源。
所以,在那个时代,不论是契丹还是女真,又或是蒙古,都要比汉人更加吃苦耐劳,并且更加团结与努力。一个人的努力奋斗,尚且终将美好(你看,最近的董宇辉童鞋,半年抖音无人问,一招火爆天下知!)何况是整个部族的厉兵秣马呢?
北方部族的强大趋势,不可阻挡。正如国父所说:“世界大势,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