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嘿,这方案还只能找你来写,别人我都信不过。”收到这条微信后,我知道我下半个月的饭费又有着落了。
我现在做的,就是大家常吆喝的那句“我不想上班,想做自由职业者”中的“自由职业者”。
自由职业者用“自雇人士”四个字就能够很好的概括它的含义。不用朝九晚五的上下班,不用跟别人一起挤地铁,不用跟同事斗心眼,不要跟老板抖机灵。因为我就是我自己的老板。
看起来这职业挺滋的,但实际上真不是你想象的那么回事。做自己的老板并不比经营一家企业容易多少。
为了自己的生计问题,作为老板我需要做个人品牌战略,给自己做最大化的推广;而作为产品我需要做自我研发,不断的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所以我才会说:做人就像做产品。
我们父母那一辈在传统的时代背景下,把自己的一生都托付给了某家大企业,在企业的平台下他们被培养成企业需要的人,只要工作努力就能往上升,不用过多担心自己的事业,企业会打点一切。
而身处互联网时代的我们,竞争如此激烈。我们要按照经营产品的流程来努力的经营自己,既要做产品研发,又要树立品牌形象,还要注重用户体验。
【2】“产品研发”
产品研发就是研制新产品的一个过程。我们从小学到初中再到大学的过程,可以说就是一个很重要的产品研发过程。
但是每一个产品,在功能上大致相同的情况下,都必须有一个过硬的利益点,才能让消费者记住。就像在手机这个品类中,Iphone拥有操作流畅的iOS系统;华为拥有亲民的价格;小米则自带互联网属性。
所以对于我们也是一样,在大家背景学历差不多的情况下,我们必须要找到属于自己的利益点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互联网时代下短板理论已死,取而代之的是长板理论。什么都会但什么都做不精的人注定会被有一技之长的人所取代。
不过很多人会认为有些职业很有特色,比如说设计师,工作的内容就可以是专长。但是自己平时的工作无非就是Office软件做做表,写写计划和总结,跟客户打电话沟通什么的,哪有什么专长可言呢?
我在工作早期也没有找到自己的专长,只是发现在策划工作中,输出方案的质量是衡量个人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尺,所以就特别花时间和精力跟前辈请教。
自己就在不停的写写写、改改改中度过了2年时光,而这个能力也就成为了我辞职后养活自己的第一个谋生工具。
培养专长需要你更多的关注到自己的个人成长,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或工作情况去寻找,但是要知道,无论任何一件事发展成专长都需要很长时间的努力与等待,无法急功近利。
【3】“品牌塑造”
有了产品特点,我们就要开始打造自己的个人品牌了。其实在个人专长的形成过程中,所有的实践都是对个人品牌最好的积累。
我有个朋友小锋是做律师的,他主打民事诉讼类案件。起初他的工作都是依附于所在的律师事务所,所里给他做的也都是一些小案件。但是无论案子多小,他都会仔细研究,尽自己的最大能力去让当事人满意。
随着他的职业水平不断提高,案件胜诉率也越来越高。经过口口相传,小锋就成为了业界小有名气的人。
后来,即便是他脱离了大平台自己单干,也依然有络绎不绝的人指定找他打官司。因为大家相信的是这个律师的个人水平,而并不是某个平台有多大多好。
小锋在多年职业生涯中形成的个人品牌,使他可以在脱离了大平台后依然在竞争中屹立不倒。
可见,打造个人品牌非常重要,这件事情越早开始就越好。
【4】“用户体验”
用户体验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现在的互联网公司都很注重用户体验,因为消费者普遍没有什么忠诚度。那么多网上订餐平台,今天如果“饿了吗”送餐慢,我手指轻松点两下就可以卸载然后下个“百度外卖”。
其实,个人品牌也要注重用户体验。
就我而言,之所以离职这么久还有人找我做项目,就是因为我做每个项目都很注重和合作伙伴的交流与体验。
我做项目有一系列的“规定动作”,从前期的深入沟通,过程中的配合程度,到结束时的经验总结。
有一次,合作伙伴Amy外聘我做了一个特熬人的项目,结束的那天我们累的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按说像我这种外聘人员在结束后就可以高枕无忧的去休息了。
但是第二天,我还是抽出时间做了一个项目总结,将执行过程中的精彩瞬间、有待提升的问题和收集到的数据收录在一起,发给了Amy共享,她就可以轻松的向老板汇报了。
从那以后,Amy一有活就会找到我,还给我介绍了很多的资源和生意。
这真是做好用户体验,单子源源不断的体现啊。
做人就像做产品,要细心打磨、重视品质、注重口碑。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做一名合格的产品经理,把自己打造成“bling bling”闪亮的钻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