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到我现在居住的城市时,有一天下了班同事约去逛街,我想了想拒绝的她,我告诉她我要回家洗头发,因为自己的头发又多又长花的时间很多,想早点回去洗。
她很惊讶的问我:“今天十五,你怎么能回家洗头呢?”
我更惊讶的问她:“洗头还要看日子?十五就不能洗头了?”
她就像发现新大陆似的问我:“你不知道初一、十五不能在家洗头吗?这是我们这里的规矩!”
我简直哭笑不得,活了那么大,第一次听见说洗头还得挑日子。可是在她一番认真的解释之后,我才明白,这还真是这个地方的规矩。
不过,我没管她,我该怎么洗还是怎么洗,以前怎么洗,现在还是怎么洗,将来也还是这样洗,反正也没发现什么不好的。
后来一个朋友怀孕了,我去她家看她。我给她买了件孕妇装,催着她试试合不合身,想着不合适我就拿去帮她换。她试好了觉得挺不错的,就是衣服的唛头有点长,于是她从茶几底下拿出剪刀出来要剪掉唛头拿去洗。
就在这时,她的婆婆从房间里出来,看见她拿着剪刀,赶紧叫她放下,还说道:“孕妇不能动剪刀。”一副很紧张的样子,把我们俩都没搞明白,怀个孩子连剪刀都不能用了?
后来,朋友告诉我,原来当地的风俗:怀孕的人不能懂剪刀,不然孩子生出来会唇裂,不能在房里敲敲打打,不然孩子不稳,还说也不能用针线之类的,总之一大堆的忌讳和规矩。
我拍拍胸口:“我滴个乖乖,怀个孩子这么吓人啊!”从那天起,我们俩,不应该是她们一家人加上我都好紧张,生怕孩子生下来会唇裂,那就大罪过咯。
等到她的儿子出生,圆滚滚、胖嘟嘟的,健健康康啥事都没有,我这颗心才算是放下了。后来我和我妈说起这事,可把我妈笑坏了。我妈说:“怀孕了就不能用剪刀,你生下来的小衣服都是我自己做的,不能用剪刀,不能用针线,怎么做?你还不是好好的,生下来还胖得像小猪!”
今天更搞笑,吃饭时聊起,今天是冬至,朋友却说他和妻子晚上要住酒店。
我们开玩笑的说:“想不到还挺浪漫的嘛!”
他解释开来才知道,原来又是规矩,有个风俗叫做“留女儿过年不留女儿过冬,不然就一世穷”,朋友结婚后与妻子一起在岳父家住,可是每年到冬至时,他们夫妻必须要出外住两天酒店,不能回家。
我又懵了,天底下这么多女儿女婿是和岳父岳母住的,难道到了冬至节都要去住两天酒店?
不可否认,各个地方都有各个地方的风俗规矩,这些规矩也有它们的由来,可是有一点我们可以知道的是,很多古时的规矩都是因为人们对于自然现象的不能理解或者是一些特殊的原因造成的,但是这并不能真的对人们的生活起到什么影响,更多的只是一种心理作用而已,是不能用它来指导我们的生活行为,甚至成为一种准则的。
有个朋友跟我说过她家里发生的一件很心酸的往事,就是那件事让她再也不信什么规矩了。
她的外祖母86岁的时候,病危过一次,在医院的时候医生告诉家人老人家很虚弱了,能挨多久真的不好说。
结果她的几个舅舅一听,商量了一下,按他们那的规矩老人要在自己的乡下祖屋过世才好,在医院里过世是不好的,看样子不行就要赶紧接回乡下去算了。
于是,连夜办了出院手续把老人拉回了乡下,摆着了乡下的堂屋里,就等着老人落下最后一口气。
朋友接到这个消息已是老人回到乡下的第二天,她满脸泪水的冲到外祖母的身边时,却发现老人家还是活着的。
她满心疑惑的问大人:“为什么老人家就这样放在那里?”家里大人告诉她,差不多了,就等着最后一刻的到来。
她顿时无法抑制心中的难过,又走到外祖母身边,拉着外祖母的手。深秋的天,不算太冷,但是老人家的手冰凉冰凉的,却还是回应的拉了她一下。
就是这一下,她的心里再也忍受不住了,她冲回房间里,从床上抱出一床被子,一个枕头跑出去帮外祖母垫上和盖上,又跑去装了杯热水,拿勺子给外祖母喂着喝。家里的大人都愣住了,她的大舅舅还呵斥她乱搞。
可是她声泪俱下的哭诉:“这是我外婆,是你们的妈妈,她还没死,你们就把她这样晾着,不死也冷死了,不死也饿死了。她现在还有知觉,还会冷,还会饿的,我不能看着她这么难受!”
大人们面面相觑,仿佛被她突然骂醒了一般,赶紧把老人抬回房间里,放在床上暖着。
神奇的是,在朋友的坚持下,老人被抬回房后,慢慢的好转,后来又送回医院,竟然活了下来,又多活了好几年。
以至于她们一家人,想想都后怕,如果真按着规矩来,老人就是被自己的儿孙活活冷死和饿死的。
所以,那么多的风俗规矩,我们真的都要不经思考的守着吗?
如果是有助于家庭幸福,国家团结,人民积极的风俗固然应该要好好的保留,那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就好像逢年过节一家人要团团圆圆的吃顿饭,这样的规矩,我们是可以守着的,而且越守越好。
如果是像上面说的那些毫无依据,也毫无道理的规矩,大家还是别守了,太没意思了。你能说说你们那里有什么规矩是你觉得不应该守的吗?
欢迎大家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