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一土
传统的写作,想要获得阅读的可能,最直接的做法便是投稿。所以,早期的纸媒,特别是报纸,给大多数无名的写作者提供了投稿的平台。再甚者,则向期刊投稿。
我接触报纸的时间不长,期刊读物也是二三年。纸媒,对于我的影响没有根深蒂固。后来,网络的兴起,纸媒也开始淡出视野。如今,报刊亭依旧存在,只是购买的人鲜见。偶尔会经过车站,擦身而过,有熟悉的杂志,却变得陌生。
偶尔会厌烦手机阅读,也会翻出几页书来,手触在油墨上。电子阅读,会越来越多的占据我们的时间。纸书和电子书,孰好,孰坏,应该是平分秋色。阅读的便利,是最重要的。守旧,能守住情怀,却抓不住变化。
倘若我用纸笔写作,绝不能做到。我会在车站,会在厕所,会在床上,在任何一个可能的地方写作。随时能够记下一段灵感,或者慢慢的理出思绪。谈写作,似乎是写作本身,因为这经验让我有了讨论它的底气。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写作的数量逐渐累积。这些经验,使我有了更多反思的机会。我不断的告诉自己,写作的意义是在重复着对于执着的思考。或许没有惊人的语言,但有对于眼前的观察,对于生活的想象。
为什么而写作,可以为了写作而写作。其实对于这样的问题,找不出完美的答案。如果写作成为一种习惯,就试图沉迷。总有一天,会更加清醒。原来,沉迷这件事是如此享受。
有时,我在厕所里,狭窄的格子间里,思考而写作。有时,我在公交车的车厢里,在后排的座椅上,思考而写作。有时,我在宿舍的床铺,戴着耳机躺卧着,思考而写作。这些写作,不需纸笔,全是在手机上完成。传统的写作,伏案,笔尖在空白的纸上摩擦。和如今的写作方式区别得如此明显,主要体现在便利上。
记不清最后一次用纸笔完整的写过一篇文章,似乎太过久远。回乡时,翻找以前的日记,那些用纸笔完成的文字,现在看来,稚嫩得可爱。似曾相识的感觉,不是明明觉得好像认识,而是一开始就认识,却从来都不会陌生。
对于写作本身而言,只是阅读的载体发生了改变。纸媒时代,报纸和杂志占据了所有通道的入口,别无其它选择。网络时代,或如今的新媒体时代,平台提供了更多选择。写作的方式与工具,也发生了改变。纸笔慢慢成了少部分人的写作工具,大多数人借助电子工具来完成初稿、修改、排版和校对。通过网络平台,我们可以免遭退稿的沮丧。
再看传统的写作者,他们可能在作者介绍一栏里有这样的罗列:在某晚报、某晨报、某日报,某商报,等等。1000家报纸刊登文章。这样的描述,现实的语境已经发生了改变。新媒体时代的作者,如今会有这样的罗列:某网站专栏作家、某写作网站签约作者、公众号《某某某》运营者、且十万加文章作者,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