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概一年前,开始明白,生活只会越来越艰难,从来没有“以后会好的”这回事。
而在后面的日子里,我每一天都比前一天更加深刻地懂得这个道理。
所以,我经常说,现在过的每一天不仅仅是以后的日子里最年轻的一天,还是以后的日子里最轻松的一天。
生活真的是一个缓慢受锤的过程,人一天天长大,奢望也越来越大,人也会一天天老去,奢望估计也会一天天消失,最后变得像挨了锤的牛一样。
可是在我现在,只预见到,人会一天天长大,奢望也会越来越大。
最近,我身边围绕着满满的鬼哭狼嚎,当然嚎的最大声的其实是我自己。
研究生生活,就是一个大大的温柔乡。
但是,总有到头的一天,时间从来不对任何人仁慈。终于,我们研三了。
读博的人总是少数,大部分人依然面对着三年前,他们面对的同样的那个压力——找工作。
而且我们的情况没有更好,反而更糟了,顶多是差不多。
Ⅰ
迷茫的中老青年们面对着的三个问题
1. 解决不了梦想的问题。
糊口不是问题,但是过个相对体面的,或者说梦想的生活的话,我们没有办法实现。
我们无以维系自己的梦想,也不想低头沉寂于平凡平庸生活中的琐碎。
2.普遍能力不足。
不需要调查都知道,大部分人的问题都雷同,无非就是专业没意思,或者觉得自己的专业没前途(比如,很多我的同学都觉得我们这个专业没前途,英美文学),要么就是大部分的工作都不是自己想做的。
或者自己的技能不突出,年纪一大把,能力却不如自己的同龄人,也不如本科生。
其实,本质上都是自己的能力配不上自己的梦想。
这个道理适用于所有,为生活苦恼的人。
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但是自己的本事只能走点水沟小溪,通向的也不是诗和远方。
3.没有一个从一而终的想法。
且不说没有一个从一而终的想法,很多人连想法都没有,大部分人根本不知道自己要什么。
互联网势头正盛,大家就扎堆地去挤BATJ这些互联网公司的独木桥。
所有的新闻、媒体、大V都在告诉我们,这些才是未来。在这个信息爆发、信息杂乱的时代,没有多少人看得清。
这不是某部分人的问题,这是整个时代的问题,时代变革的问题。
即使有些想法,也没有一个从一而终的想法。
今天听到一个故事,2012级的一个小伙子,从大二开始就去听宝洁的校招宣讲会,一门心思要进宝洁。
在面试宝洁的暑期实习生失败之后,并不气馁,加入学校宝洁精英俱乐部,大三的暑假就去了宝洁实习。大四的时候拒了JD、阿里的offer去了宝洁。
这才叫从一而终。
啧啧啧,人和人的差距,早就出现了。
Ⅱ
所会和所被看见的矛盾
如果说大学教育面对的问题是——所学知识已过时或可以被轻易取代,那么研究生教育面对的问题就是——所学知识与能力大部分是不可见的。
发表文章的数量和所参与的学术项目应该成为衡量一个研究生能力的标准吗?我觉得并不能。
特别是对于我们这些文科生来说,本身发文章就特别难,导师的学术项目也非常少,基本上是没有,有也一般不带着学生做。
研究生到底学的是什么呢?
我觉得是看待这个世界的视角,和进一步看世界的方法论。
举个例子,我学的是英美文学,我经常调笑地说,这是吃饱饭以后才能干的事情,纯粹是陶冶情操。但是,事实上,我真的这么认为吗?
你要是信了,我就觉得你实在是太天真了。
难道我每天看书写论文就是为了陶冶自己的情操?!
其实学习的是一种洞见,一种看人,了解事件全貌,分析背后的动机的能力。
读了这些严肃小说,我们的论文就是分析每个角色的诉求、动机和利益所在,人物之间又存在什么冲突,冲突又是如何解决的等。
这就需要探索新事物、获得洞见、理解他人、共情能力、以及站在别人的角度,站在历史的大背景下理解人物和冲突的能力。
(适用于所有论文的写作,提出观点,搜集资料,做调研,做实验,分析所得,总结得出结论,基本上都是这样套路)
研究生教育培养的是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我们看待同一个东西的时候,我们对它的评价并与完全取决于东西本身,而是和它所处的环境、文化这些背景条件有关。
我们在研究生的学习中,学习的就是如何以一个不一样的角度考察这个复杂世界的能力。
我相信,没有人会说这种能力不重要,也没有人会说,这种能力在现代社会里没有用。
但是,这种能力通常来说,没有可视化的指标。
Ⅲ
研究生经历的两个大坑
第一个大坑——研究生入学考试(一次性测试)
研究生入学考试本质上是一种持久力+智商测试。面对一个知识量有限的考试,而且是极其有限的考试,都是可以通过3-6个月的刻意练习达成的。
所以考上的同学也只不过是坚持的稍微久了一点,策略刚好对了而已。
但是大部分同学其实潜意识里还是觉得自己就是跟没上的那些人不一样的,自己比他们优秀。
这种错误的认知会在成功考上的同学中驻扎很久,造成一些长期的影响。
如果没有训练出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的话,在研究生考试这一次性考试中胜出的同学其实没有啥好优秀的。
所以两三年后,你就发现,想象与现实存在着巨大的差距,自己依然low爆地心。
第二个大坑——研究生更好找工作(最大的坑)
一个同学问宝洁校招HR,研究生在面试宝洁的时候是否有优势,答曰:没有。
美的海外销售直接不喜欢研究生,事实上,很多公司都不喜欢招研究生。
别人十万能招一个踏踏实实干活的本科生,为什么要招一个心思不稳的研究生呢。
以为研究生比本科生更容易找工作这个简直是研究生们经历的最大的一个坑。
事实是,不仅不能更好找,相反,更难了。
大部分公司在第一步招聘的时候看的指标无非就是校园经历,实习经历,技能这些而已。
一心搞研究的研究生们,简历上根本没有这些东西。
毕竟搞这些东西,本科生有天然的优势:时间多,激情四射,热情,精力旺盛,生猛。
每天被论文,导师折磨的研究生又有多少时间和精力去搞这些事情呢。
Ⅲ
研究生的机会是什么?
既然比年轻,比生猛,比实习经历比不过本科生,那我们就应该跳出这种价值网。任何一个人都被一套外界的KPI限制了。
比如作为学生,KPI就是GPA,以及实习经历。现在外界给我们的KPI就是拿什么公司的offer,去了哪个牛逼的公司实习等。
如果我们跟周围的同学都陷入了这种同质化的竞争,服从于这个KPI体系,那么永远挣脱不出来。
我们永远比不过本科生,也比不过那些为了offer很拼的同学。
比如,我一个同学,在年级圈子里口碑非常差,专业能力不行,为人处事虽然也被备受诟病,但是参加各种比赛和活动,他也确实靠着自己的努力拿到了很多的奖项和offer。
但是,这种纯粹是一种体力和智力的竞争,谁够拼,参加的比赛和活动够多,谁就胜出。
那么,绝大部分人是没有优势的,再努力也就顶多比别人高10%。这些都是一些短期的竞争力。
但是,战略学上讲,培养长期的差异化竞争力才是任何战略的基础。
扬长避短才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地方。
具体地说,我们很擅长从多维度分析一个事物,而且能写论文,那么我们就可以多维度,多角度,多层次分析一个产品或者一个事件。
拿出写论文的那种方法论,我相信,没有写不好的分析。
发挥我们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制造长期的差异化竞争力。这才是让我们区别于本科生,区别于peer的地方。
但是,事实上,大部分人都不会这么做。所以,大部分人,还是沦落到靠简历去各种招聘会和本科生竞争,被甲方像大白菜挑选的那种局面。
当然,我也是瞎逼逼,我也是困在局中的研究生,以上的任何一点对于我,完全适用。
所以,最后,只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