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有一个非官方统计,说中国当代有大约2000万大学生在伪学习。上课时心不在焉,下课后游戏人间。
也许你想,我早毕业了,我自觉主动,买网络课程,学在线资源,花了金钱,花了时间,还相当自律,每天坚持打卡,这总不是伪学习了吧?
对不起,很多时候,你其实仍然是“听听激动,想想感动,过后不动”,本质上并没有改变自己。这也是典型的“伪学习”,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
《这样读书就够了》里,作者列举了四种常见的伪学习,欢迎对号入座。(我感觉我怎么都中招了?)
1.追逐各类干货。主要表现形式是,追逐各类学习类视频、音频、PPT或者思维导图。
2.追捧各类大神。自以为听了牛人的分享,自己也会变牛。
3.崇拜各种新知。喜欢《人类简史》之类高屋建瓴的新书,看到从量子力学出发讲创业之类的文章,会兴奋地浑身发抖。
4.沉迷于不解决问题的努力。参加各种训练营,奔波于各种社群,天天忙于打卡,疲于奔命。
一句话,伪学习,就是不走心的学习。读了一堆书,看了一堆视频,泡了各种社群,做了各种努力,却没有带来改变。以为聚沙成塔,其实还是一盘散沙。(一口老血。。。)
那么,真正的学习是什么呢?作者提出,在信息爆炸的现在,能否真正让学习回归本位,只能靠学习者自己。而拆书法,是锻炼成人学习的有效工具。
拆书是什么?最开始听到这个说法的时候,我以为是将书的重点列出来,将干货呈现出来,让人一眼看到书的精华。其实不然。
有关拆书是什么,作者举了一个生动的例子:拆字哪里出现得最多?墙上。一般看到墙上有一个“拆”字,人们会认为:这里要被拆掉了。之所以这么想,是因为它跟你没有产生联系。
一个农村小伙,穷的娶不上媳妇,被逼无奈,在自己家的墙上刷上了“拆”字,然后再找媒婆去相亲。被介绍的姑娘看到墙上的字,俩月不到,就和小伙结婚了。请问,这姑娘看到“拆”字的时候,想的是什么呢?她想的是:拆迁款!补偿!新房子!
她看到了这个“拆”字和自己的联系。这个想法,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她决定。
拆书,也是这样,重要的不是快速找出书的重点,而是能不能创造价值,解决问题。
拆书是为成年人学习而服务的,它强调的是以学习者为中心,而不是以知识为中心。它要求学习者把书中的知识关联自己的经验,并能够具体运用起来,简单来说,就是做到知行合一。
拆书有两种:个人学习和组织学习。
个人学习,是通过“便签学习法”,让人读一本致用类图书,就能达到参加类似主题培训的效果。
组织学习,是通过“RIA现场学习”,由拆书家将书加工成现场培训,引导和促进一群人将知识拆为己用。一个好的拆书师,相当于一个培训师。
作者提出,让我们带着以下两个问题,来进行下面的阅读:
1.生活、学习中总有很多问题,你选择怨天尤人,还是反求诸己?
2.对成年人来说,需要具备的能力太多了,优先提升哪一项,会带来最大最持久的收益?
我的回答是,有问题时我选择反求诸己,我觉得学习能力很最要,特别在知识日新月异的今天。所以,我打算活学活用,先将这本书给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