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灵儿的母亲虚弱地扶着门框,眼睛无神地望着灵儿,灵儿,山上我都搜了几遍了,没有吃的,往年的老鼠洞我都找了,一粒玉米都没有,老鼠也不见了。
灵儿,爹娘对不住你,这灾年月,天大旱了三年,话还没说完,她便咳了起来,脸颊瘦地皮包骨了,身上也瘦骨嶙峋,毫无血色的脸因为咳嗽涌了一点血色,她无力地走到床边,一下子倒了下去。
灵儿忙去给她捶背,叫着娘,她娘捂着脸,眼里有泪花,把脸望向灵儿父亲,艰难地说,“他爹,不用管我了,带上灵儿逃难去吧。”
这个地方叫枣庄,因产大红枣而闻名,这里的人原本个个面皮红润,大眼有神,人们都说是红枣滋润的,但谁也未有料到一场罕见的三年大旱,不要说枣子无收,玉米,大豆,稻,麦全都无收。
村里的人吃完了多年的积蓄,满山寻果子,果子也没了,也有人去寻野菜,野菜其实也是荒年,实在找不出啥了,人们想到老鼠洞。一个个老鼠洞也被刨了,老鼠都吓跑了,实在找不到存货了,人们纷纷开始逃难了。
灵儿娘看到村里的人三三两两走出村子,灵儿娘也在心里想,人挪活,树挪死呀,不出村子就得挨饿,枣庄早已不是先前那个枣庄了,它现在就是个遭庄,人人遭秧,她又咳了起来,她知道自己得了痨病,这病没法治,让灵儿跟他爹早点儿逃吧,不要管自己了,活命要紧。
灵儿爹也想到这一层,他想三个人一起走,灵儿娘摆摆手,说赵伍顺,不要管我,我活不长,你们早些出村去,要不大家都得饿死。
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冬夜,灵儿妈妈咳了一口血后便断了气。灵儿伏在妈妈身上不停地喊娘,赵伍顺也流着眼泪,几天后他便拉着灵儿逃荒去了。
二
灵儿与赵伍顺沿着村中大道,向茫茫大雪里走去。赵伍顺拉着灵儿的手,望着前方,两眼一片迷茫,他也不知能到哪里去,关键是枣庄人都快走空了,大家都被饥饿整怕了,如果不快快离开这里,说不定下一个倒在雪地里的人就是自己了。
听人说济南离枣庄不过百十里地,济南是个繁华地,枣庄人大多都奔到了那里,赵伍顺也定了定神,拉住灵儿,朝济南方向走去。灵儿只有十一岁,赵伍顺在灵儿兜里放了一把蜜枣,交待说饿极了的时候可以取一个放嘴里。
灵儿担心爹爹,她饿极了的时候,她拿一个蜜枣出来,分成两半,爹爹一半,她一半,爹爹不要,让她吃,她说爹爹吃了她再吃,父女俩就这样相扶相搀的走到了济南。
其实济南府里,赵伍顺有个远房表姐嫁在这里,听说是在相府街这里。赵伍顺想找到表姐,谋个事儿做。
三
相府街这条街,是有名的繁华街道,酒楼,钱庄,布行,小吃,应有尽有。赵伍顺以前有两亩地,他家的枣树结的枣又大又甜,每年都能卖上好价钱,虽说灾年窘迫,但家底还是有少许的,灵儿娘从不乱花钱,她将积攒的一张银票缝在了赵伍顺的内衣里,叮嘱他不到万不得已不要取出来用。
赵伍顺与灵儿是一路乞讨着来到了济南府,一路走一路问,终于来到了相府街。只见这里人流如织,热闹非凡。远远地就见到两个气派的大狮子,宅门宽大庄严,上面有候府两个黑漆大字,人们排着长队站在候府门前,原来候府正在赈济灾民,他们在施粥,灵儿连忙拉着爹爹也去了。
临到灵儿时,灵儿拿出了饭钵,她抬眼一瞧,发现施粥的是一位长者,约摸六十多岁,穿长衫,样子斯文,旁边有一个女孩,眼睛很大,睫毛又细又长,脸色红润,她也拿了一个勺子,往灾民碗里添粥,灵儿有些不解,她就盯看那女孩看,女孩抬起了头,灵儿发着窘,灵儿一双黑漆漆的眸子里瞬间就涌上了泪,那女孩忙笑了一下,问她,你是不是枣庄的,小心别烫着。
女孩叫宝珠,是候府候老爷的掌上名珠,候老爷有三个儿子,都已成家,候老爷做梦都想要一个女儿,五十岁时终于有了宝珠,候太太说是因候老爷长期积德行善,所以才会心想事成。宝珠一个人上学,他们不放心,想给宝珠找一个伴读。
灵儿喝完了粥,站到那女孩旁边,声音很低,她怯怯地说,我可不可以帮着施粥?因为灵儿觉得这样的事自己也能做。
那个穿长衫的人显然有些惊讶,马上便点了点头。
于是灵儿,赵伍顺便一起帮忙施粥,施完粥后,赵伍顺向候府深深地作了个揖,拉起灵儿就要走。
那个穿长衫的人开口说,敢问壮士,可是枣庄人士?赵伍顺说正是,那人说,我女儿宝珠今年十二岁,一直想找一个伴读,我见你家姑娘有灵性,不知壮士意下如何?
赵伍顺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了,这多天风餐露宿,一直在乞讨谋生,今天竟然遇着恩人了,不仅施了粥,还让灵儿陪读,激动地嘴都哆嗦起来了,连忙下跪叩头,只要老爷不嫌弃,我们愿意。
赵灵儿因一个小小善举受到了候府候大爷的青睐,灵儿本就聪慧,加上有贵人相助,灵儿如虎添翼,她与候宝珠小姐情同姐妹,她们双双考上医科大学,后来都留洋当了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