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第104天。四月里如果是晴天,下午下班后太阳还很高呢,觉得不像是傍晚。
今天下班回到家,晚饭吃了一点东西,打开樊登读书,翻到《活好》这本书,在房间边游走,边听书。
先说说打开手机听书与浏览其他的不同心理。樊登讲书的声音在耳边响起,吸收着精神营养,心里宁静,边听边看文字稿,边复制自己觉得优美和对自己心灵有触动的句子,有强烈的满足感。刷抖音和头条,亦不能说没有收获,比如展示自己的爱好,浏览动态新闻等,但是这种时间不宜太长,时间一长就有一种心燥和对自己评价降低的感觉。这两种心理相比较,听书的快乐中,心是有一种丰富的滋养在里面。所以,经常用这种不同的感受比较提醒或抵挡自己浏览其他碎片化东西的欲望,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下班后的时光,除了那些不得已或必须的应酬,应该是以独处的时光为主,我很享受这种时光。爱人在家,有时一起出去散步,但大部分时间是各忙各的,因为都各有各的爱好。
今天重新听日野原重明的《活好》,又有了不一样的感受和收获,常听常新。这本书浓缩了日野原重明先生105年的人生感悟,令人感动,给人智慧。
生于1911年的日野原重明,是一名医生,曾任国际内科学会会长等职。他将健康体检带入日本,是日本提倡预防医学的第一人,也是全世界执业时间最久的医师之一。在行医之余,他还写作出版了200余部著作,并发表了大量演讲。
身为医生,日野原先生说,即便到了另一个世界,他的工作起点,依然是继续帮助每个人。同时,他也希望留下的话语和文字,能像麦种一样,在人世间结出成果。
他说,生命存在于我们能够支配的时间里。儿童时代,我们几乎把所有的时间,用在了自己身上。只有长大后,我们才有能力为他人、为社会贡献时间。
我想,我们每个人如果能够及早地意识到这一点,就会尽可能多地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如何活出真实的自己,日野原先生给出三条建议:一是不在乎身外之物。如果把名利地位、他人的赞美等外在之物看得太重,我们将无法向内审视自己,无法看到真实的自己。二是不被他人的评价左右。我们应该运用自己的能力,积极利用环境条件,专注于应该做的事。做到这些,需要我们追求一种简单的生活方式。三是顺其自然,不要勉强。我们要为理想不懈奋斗;如果理想无法实现时,要学会坦然接纳。这与我们的古人智慧“尽人事,听天命”一脉相承。
在谈到沉痛时,日野原先生说,不要灰心,请相信花儿还会绽放,请耐心等待美好再次到来。他说,也许此刻,我们无法体会这种感受,但没有关系,因为曾经,他也无法理解。只要耐心等待那天的到来,就会发现,因为相信,所以看见。
多美啊,因为相信,所以看见。透过现象看到了本质。尽管从表面上看,我们的前途有时黯淡,但一定坚定相信,自己的所作所为必将有所收获;奋斗的路上难免有荆棘,但即便碰得头破血流,也不能模糊自己智慧的双眼,做真正内心强大的人。
每天滋养一点点,心灵就会丰盈一片片,一片片地叠加,就会愈来愈厚重和柔软,而这种柔软是有力量的柔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