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惊奇地发现,现在每次法定假结束时,邻居阿叔都和我一起出门,不同的是他回县城,我回深圳,却勾起我对以往的记忆。
我老家是江西的,搭上改革开放这趟列车的晚班车,我的父母在九十年代初就南下务工,凭着一技之长也算是给家里生活条件进行了一番改善。
我作为留守儿童,印象中对父辈的人印象要不就是出远门务工,比如广东、浙江等地,要不就在家种田。甚至一直到近几年,依然如此。
可就这两、三年开始,陆陆续续,老家村上很多户人家,平时基本都住在县城,很少回乡下,隔壁临村也一样的状况。而且趋势越来越明显。一个个村落平时都见不到多少人了。
显而可见的村落的落寞,却换来了村民进城的幸福感。
就以邻居阿叔为例,他目前五十大几的年龄,一个儿子,三个孙儿女。儿子儿媳在县城买了房并在那上班。
五一回去和他聊了下,他侃侃而谈,他和他老伴在县城可以帮他儿子带孩子,并且接送小孩上下学。与此同时他还可以出去打临工,一个月下来赚个一两千块不成问题。
可别小看了这一两千块,他说,在乡下一年通过种植农作物获得的收益折合下来每月也就几百块。
他依然是笑着和我说,他感觉现在很幸福,一家人又可以生活在一起,又能彼此扶持。说着还指着他家后院的果树和菜园子,说最棒的还是他现在这种生活状态,家里的果树和菜园子也没荒废,隔一段时间回来捯饬一下,收成还不错,一家人还能吃到新鲜健康的有机食品。他自己管他叫新城乡结合居民。
是啊,县城离乡下的距离,在以阿叔为代表的新城乡结合居民眼里,是幸福的加持。和很多生于城市长于城市却心心念念想过田园生活的人相比,阿叔更懂得田园的那份辛苦,如今,这份降级的辛苦却能让他很好的平衡对土地的那份难以割舍的感情和对城里生活方式的满足。
很自然的,老爸现在也三天两头从县城往乡下跑,能感受到他在城市和乡下之间生活交替的那种满足感,他们对田园生活依然保持着当年的记忆与情感,他们也热爱便捷高效的城市生活。
对于阿叔和我爸这样的人,如果需要舍弃两种生活方式的一种,必然给他们带来缺失感,如若如此那我真的感到遗憾。因为,就连我自己,对阿叔说的新城乡结合居民身份,也欣欣向往。
天天的田园生活你可能受不了,一段时间感受一下的方式,了解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