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省能手经历分享
2022省教学能手比赛已经落下帷幕,再回首,灼灼繁花开满溪,守得云开见月明!苦中亦有甜。校级评比,区级、市级、省级三轮赛教,几百页的备课笔记,数轮磨课。此间,我感受过无数个深夜的孤寂,体会过节假日备课的辛酸。疫情使比赛推迟,长时间的备战,让人的心里防线几度崩溃。
回想起2022年3月6日刚接到参加省级教学能手比赛通知时,内心充满纠结和期待。纠结于现实情况一一我的年纪直逼比赛的年限,心里又担心岁月不饶人,顶不住比赛的压力,可过了今年就永远的与这类比赛失之交臂,而与我同来同往的好朋友一一省级教学能手白艳娜老师也不断在我的耳边反复吹着风,报吧报吧!慢慢的期待的种子在心里生根、发芽。让自身教学能力再次提升,在平凡的岗位上拥有“不平凡”的奋斗和磨砺。坚信“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赛教是一个自我磨砺的过程,恰如王国维谈治学的三境界。
第一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出自晏殊的《蝶恋花》。 珍惜机会,广泛学习,精心准备。教学能手赛教是二十分钟的微型课,教学设计不能面面俱到,因此从赛教开始,我就重新开始研读课标,解读教材。在备课过程中,我努力以语文课程标准为基准,从语文一学科核心素养的视角进行分析,以每一单元的教学目标为指导,确定每一篇课文的教学重点与难点,设计了相应的教案和板书,保证自己无论比赛抽到哪一课,都能做到心中有数。
独木不成林,很庆幸自己是纺小大家庭的一分子。亲切睿智、教育教学工作首屈一指的白艳娜老师;做事细致、敢于创新的王美迎老师;工作踏实认真、待人友善的樊海梅老师;兢兢业业,敢为人先的付芝云老师;思路敏捷,谦虚好学的蒲谨茹老师;朝气蓬勃,潜心教学的青年教师胡瑞瑶、王囡囡……
在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3月底通过区级选拔,冲到了市级赛,同事们的祝贺和鼓励也成了我的压力,担心市上遇强手自己会无功而返。而本来是线下比赛,已通知了比赛的时间,地点,可因为疫情严重,突然改为线上直播教学,这是全新的挑战。区教育局组织,商量了线上教学的一些注意事项。软件,硬件的支持,感谢我们的信息技术专家李俊龙老师的全力配合和大力支持。
5月中旬市级比赛,我抽到的是《西门豹治邺》,要求简单复述故事。设计是以学生小组汇报学习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还清楚地记着,评委问板书有什么想法?当时为了节约时间,是在纸上写的,贴上去的。我就向评委阐述了自己是怎么样练习书法的,因为疫情,我们有一段时间网课在家里,自己是怎么样就用了一个学期,纠正自己之前不正确的握笔姿势,又是怎么样每天进步的,然后向评委坦率地讲,此板书只为节约时间。明确良好的板书,对学生有引领作用,平时也非常注意。在不安的等待中,入围省级的选拔赛。面临的压力更大了。我们学校领导就是及时雨。为解吾之困境,专门为我成立了智囊团,为我提供了坚实有力的团队帮助。
我的脑海中时刻铭刻下这一幅幅温馨的画面:说课比赛时,现场模拟与嘱咐,从站姿到语速等,白老师指导细致入微。赛教活动前的反复磨课,白艳娜老师、王美迎老师、蒲瑾茹老师、胡瑞瑶、王囡囡老师一路上的陪伴与帮助,任何一个环节,任意一句话必须经过反复推敲方可。事无巨细,不厌其烦地指导我:教学设计的规范书写、作业的布置、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等等,辛苦工作一天后,那在语文工作坊那在黑暗里亮起的明灯,一头对头围在一起的每一次交流都会让我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每每想起总是被暖流包围着。另外,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展开学习,这期间阅读了很多名师课例的书籍,看了很多优质课视频,在思路和细节上取其精华,大胆“拿来”,为我所用。
第二重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两句原出自柳永的《凤栖梧》。 反复打磨,孜孜以求,寻求亮点。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因此在充分备课后,还要经过多次的试课练讲,磨砺在平时,才能在比赛时拥有信心与底气,才能够发现更多的问题,得到更多的启示。
如切如磋 省级比赛前,在白老师的帮助下,我利用自习课,走进不同的班级,面对陌生的学生磨课,请老师们听课评课,课后及时反思,细化教学设计,将每一个问题该如何引导都做出了预设,并在每一个环节中寻求比赛前,在白老师的帮助下,我利用自习课,走进不同的班级,面对陌生的学生磨课,请老师们听课评课,课后及时反思,细化教学设计,将每一个问题该如何引导都做出了预设,并在每一个环节中寻求创新与亮点,过程虽痛苦,但也在这一个个常规课堂中提升了自己的教学能力。这个过程中,迷茫、焦虑和不安时有发生,肯定自己否定自己,再到做好自己,一次次调整自己的状态,还好有白老师和团队给我打气,应该说,没有大家的鼓励,自己很难走到今天。
7月3一5号在高新一小进行省级比赛,我在抽签盘上抽到的是第二天早上。这天是我带的六年级的毕业典礼。为我默默分担课程的搭班老师们,他们的付出,只为我能在这次赛课上毫无顾虑的尽情绽放。我是幸运的。7月4日,在家人的陪伴下赶往高新一校,因来的太早,校门口不能进,便在旁边的城市公园歇脚,看到城市公园,就想到如果抽习作单元该怎么写?于是,坐在公园里,细细琢磨。看那芦苇荡漾的明镜,看那水鸟纷飞的情景。 如期进入学校。在指导下上交了手机等随身物品,只身前往抽签室。抽签时,一时紧张,输入大写小写错误,着急地准备改密码申报。静下心,深吸三口气,再次敲入密码,终于抽到的题目《芙蓉楼送辛渐》。备课时,只有两张课本纸,工整地在备课纸上进行设计,90分钟时间,写好教案,做好PPT,做好课件。来到上课教室,完成15分钟的上课。5分钟的说课和答辩。只记得哪天上完课后,感觉天是那样的蓝,空气是如此的清新。这一路走来,我是幸运的,感恩一路所有的陪伴。
第三重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原出自辛弃疾的《青玉案》。
如果说赛课是百炼成钢,那么磨课就是炉火淬炼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经历了数次评课改课,然后推倒、重建;再推倒、再重建……在这个过程中,我也一度遇到瓶颈,甚至质疑自己还能不能上好这一课了……夜深人静时,独坐书桌前,看着被一遍遍修改的教案,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行而不辍,履践致远。一路走来,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我深知最终的成绩很重要,但最大的收获其实是在这个过程中,自己的教学基本功及综合素质得到了检验和提高,并让我再一次感受到了一份付出就有一份收获。诚然,没有完美的课堂,但是我们教育人追索的脚步不应该止息。
风物有信,应侯来归,作为一名老师,唯有在教学的行走中不断砥砺自己,以攀登的姿态行走,不断丰盈自己的思维,不忘初心,方能不辱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