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2011年最后2个月,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解放军报、中国青年报等中央级新闻媒体集体发力,集中报道了被誉为全军首位“网络尖兵”、吉林省军区边防某团四级军士长蒋德红的先进事迹。
新华网军事频道、全军政工网还推出关于蒋德红的专题访谈,对他和相关领导进行了现场采访和网络直播。
作为一名边防战士、一名普通士兵,德红的军旅生涯无疑是成功的,甚至是辉煌的。他的这种成功与辉煌,源于他对网络作用的高度敏感持续关注,源于他持续多年的默默付出,源于军网广大战友对他的敬仰敬佩甚至是敬爱。
德红是全军政工网“部队新闻”和“军旅文学”频道远程编辑,全军第一批基层网络管理员。
他率先在所在边防团建起第一个网站,帮助所有边防连队建立网页,推动边防网络建设。
他敏锐关注网上官兵思想动态,依托网络及时跟进做好思想工作,帮助官兵解决实际困难。
他积极为军队建设建言献策,撰写30多篇有价值的调研报告,10多条高质量建议进入各级决策。
他注重发挥网络育人成才功能,先后带出80多名网络思想骨干,帮助40多名战士考上军校,成为执着坚守在网络思想阵地上的网络尖兵。
中央级媒体的所有报道中,最让我震惊的莫过于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对德红的报道。1分多钟时长的报道,对于一名边防战士来说,既是一个奇迹,更是莫大的褒奖与肯定!
央媒集中宣传不久,吉林省军区给德红记了一等功。
和平年代的一等功!让人佩服的一等功!得知这个喜讯,我非常高兴,第一时间给沈阳军区《前进报》副社长、多年来一直关心和帮助我的曹晓春老兄打电话,说起德红立一等功的喜讯,说我准备写一篇消息,请他予以关注。
曹大哥二话没说,让我赶紧把消息稿传给他,他来安排版面和刊发时间。
对了,因为都曾搞过新闻报道,因为都曾受惠于《前进报》社编辑老师们的指引和帮助,德红给我们两个定位了另一个称谓:前进人,我们都是前进人。
二
德红在全军政工网上的ID叫“志在边关”。
文如其名,德红确实是一名边防军人,一名既牢牢占领网络阵地又在边关默默奉献的重庆籍边防战士。
是的,德红是我的重庆老乡,和我一样来自重庆农村,一个很朴实很踏实的农家子弟,1996年底入伍,比我晚当兵两年。
我和德红相当熟悉,可以说是无话不谈,经常通通电话,经常交流一些工作和生活中的快乐或是烦恼。电话里,我叫他“老蒋”,他叫我“哥”,从不管谁大谁小,反正叫得都很自然,叫得都很亲切。
其实,我和德红只见过一面。
那是2008年,我调到沈阳军区机关不久,陪领导到德红所在边防团检查工作,偶遇了既是网络管理员又是战士报道员的蒋德红。
德红所在的边防团位于中朝边境,与朝鲜一江之隔,著名的“四保临江”战役就发生在这一带。
那天检查完工作,我们一行人到四保临江战役纪念馆参观,德红作为工作人员紧随其后,负责抓拍一些照片。
那时我并不认识德红,也不知道他是我的重庆老乡。
但可能是老乡的缘故,一见德红就觉得很亲切,有一种想认识他的冲动。
在四保临江战役纪念馆,在一个领导们都不在的空隙,我上前和德红交谈,才知道他来自重庆农村。
我们就此认识,互相留了电话,逐步成了无话不谈的战友加兄弟。
三
德红相当勤奋。作为原全军政工网、现军委机关强军网的远程编辑,一没工资,二没奖励,三没专门时间,全靠自己忙里偷闲,全靠一份没人监督的责任心。
我也曾是全军政工网《军旅文学》的远程编辑,但和德红比起来,不仅资历浅,贡献也小,经常出差,很少上去干活,基本属于不尽职不尽责,前些日子主动请辞,没再没脸没皮地占着位置不干活。
德红这个远程编辑干得很好,对网友们的投稿高度重视,遇到好的文章,他会不厌其烦地与作者通电话,不厌其烦地提出修改意见,深得军网广大网友的爱戴。
包括对我,德红从来都是有求必应,不讲条件,不讲价钱,不打折扣。
2011年8月至12月,为了宣传好我蹲点期间挖掘总结的“忠孝指导员”宋佳斌,我给德红打电话,请他在全军政工网《部队新闻》频道作适当报道。
看了我写的相关文字,德红很兴奋也很给力。一个月时间内,他竟然在全军政工网《部队新闻》频道推出了12个专题,几乎全部刊发了我那长达10余万文字的《蹲点日记》,其筹划之严密、宣传力度之大,让我感动不已。
德红的文字功底很好,新闻敏感性超强,经常在全军政工网推出一些别人没有发现、不敢涉及的深度报道,有的还引起军委总部领导的关注,进入军队高层的重大决策。
对此,我非常佩服,不止一次对德红讲也跟别人讲:战士蒋德红不是干部胜似干部,其文字功底、敬业精神、工作成就远远超过很多与他同龄的干部。面对如此优秀的战士,绝对要送上一个大大的“服”!
四
德红的文学功底很好,在写好新闻报道稿和深度调研文章的同时,不时写一些温情的生活类文字,温暖自己,也感动别人。
2011年10月某天,我在全军政工网《军旅文学》频道里看到德红写的《爱的味道》,被他妻子对他深深的爱恋和精心呵护彻底感动,感动得泪水涟涟,感动得第一时间把这篇稿子转给我熟识的《前进报》文学副刊编辑戴默,请戴姐找机会发表一下。
德红心细如发,感情细腻而真挚。《爱的味道》发现后不久,德红又写了一篇《爱的温度》,同样充满他对爱妻的爱与感激,读后一样让人无限感慨。
德红绝对是个感情细腻而真挚的作者,绝对是个优秀的基层报道员。
德红所在边防团有一名教导员,长年驻守边关,没有时间照顾爱妻和孩子,心存愧疚,不时给妻子写信,表达自己的不安和对不起,一写就是39封。
还是2011年10月,德红有次在电话中和我说起这事,说他深受感动,准备写一篇稿子。我完全支持,并给了他一些建议。
后来,德红主笔的报道一经推出,立马引起强烈反响。
如今,德红早已晋升为二级军士长,依然铆在边防一线,继续创造着属于他的“兵王”般的军旅传奇。
渝夫2011年12月21日晨草于辽宁本溪,2020年1月14日晨完善于石家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