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往高铁站去的出租上,内心无比放松与喜悦。回家!过年!让过去成为过去!
1
2019年的第一个月,与以往有点不同,这不同来源于内心及精神状态的变化。
每年的一月都是忙碌的、焦头烂额的,除了工作,没有半点私生活。今年不同,我不仅保证了工作的顺利进行,还抽空和大肥来了几次约会(包括自驾游),度过了几个特别美好的夜晚。读了14本书,持续输出了二十几篇文章。用洪荒少女傅园慧的话来讲,我对这个月的状态“很满意”。没有像以前一样神经紧张、没有脾气火爆、没有压力大到反胃吃东西就吐。工作不能说轻松,但人是放松的。
读完《认知迭代》,我才了解,一直工作而不休息是错误的工作方法,不仅不会提高效率,而且会因为压力和焦虑影响大脑思考。大脑得不到休息,进而导致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都低下。
2
同事说我一直是busy状态,真辛苦。其实还好。状态设置成busy是想在工作的时候尽量不被打扰。出于礼貌,我不能将状态设置成勿扰,但对识趣的人来讲busy其实起到了勿扰的效果。太多的对话框,频繁的沟通很难让自己处于深度工作状态,而且讲真很多沟通都是没必要的,浪费时间。时间如此宝贵。
现在社会,大家的私人空间越来越少了,独处的缺乏导致我们难以进行深度思考,很少向内观看自己。我希望我们都能拥有适当的私人空间,在这里,我们真正为了自己而活,卸下面具与伪装,成为真正的自己。
3
最近在读《当尼采哭泣》,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作家欧文亚隆,当今世界最著名的心理治疗大师之一。书中两个主角——尼采和弗洛伊德的导师布雷尔,哲学发展史上非常重要的两个人。听智者对话真是太爽了,像夏天吃到冰镇西瓜一样过瘾!摘抄一段他们对患者是否该知道实情的对话:
布雷尔继续说下去,“我所不同意的是,事情应该永远这样。有某些病人还有某些情况,会使医生必须为了病人的利益,而保留事实的真相。”
“是的,布雷尔医生,我听过许多医师这么说。但是,谁有替别人做决定的权利呢?这种心态所冒渎的,只是病人的自主性而已。”
“我的职责,”布雷尔回答说,“是为病人提供慰藉,而且这个责任无法等闲视之。有时候,它是个吃力不讨好的工作;有时候,有些坏消息是我无法让病人参与的;有时候,保持缄默是我的职责,并且担下病人与家庭双方面的痛苦。”
“但是,布雷尔医生,这类职责湮没了一种更为基本的责任,为了自己,每个人都有发现真理的责任。”
针锋相对,强者对强者,这才是真正的最强大脑。让听的人觉得特别过瘾。
不过,有一个观点我不太赞同尼采说的——“希望是灾祸中最糟的一个,因为它延长了折磨。”根据我的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是当人正在经历折磨时,因其怀抱希望,所以他不会放弃,他能忍受这折磨,不会停止,折磨也就变长了。但是我想问,没有希望,折磨就不会延长吗?没有希望,折磨必将更长,也更多。能够解除折磨的除了死亡,就是麻木。
折磨是有些人的坟场,是另一些人的垫脚石,区别就是你是否心怀希望。如果不是怀抱希望,肖申克将会变得和瑞德一样麻木。折磨没了,自尊也没了。
我从不认为生活对我们来讲是容易的。对于有些人,甚至是绝望的。但我坚信希望是个好东西,我们要相信所有美好的词汇。在知道这个世界所有糟糕以后还能心怀美好,才是真正的强者。
我不奢望逃避所有苦难,但我要确认自己在苦难来临时依旧在向前,挣扎向前。坚信一切都会变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