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得在我小的时候,我们那边基本每家每户都是没有大门的,有大门的都是有钱人家,每一家对外都是敞开的。所以到了晚上吃饭时间,家里面的人做完饭,都会把饭端到路边那里,对门邻居也会把饭端到路边,然后大人们都会一边吃着饭一边聊着天,有时谁家做的好吃的也会分一些给邻居。如果是夏天,晚上大家都会把竹床搬出来,上面挂一个蚊帐供我们小孩子躺在里面玩,大人则会拿一个扇子坐在一起聊天;如果是冬天,一般会在外面生一堆火,然后大家都会过来一起围着火堆烤火聊天,我们这些小孩子会玩雪或者滑冰,冷了去烤一下火,暖了继续玩。所以那时邻居们的感情可能比远亲还要亲。
后来大家可能都有了些钱,慢慢每一家每一户都开始装上了自己的大门,然后晚上也不会坐在一起吃饭聊天了,都是自己在自己家里吃。但大家还是会串门,或者夏天拿着扇子在外面站着聊一会天,冬天一起烤一会火。再后来普通砖瓦房变成了平房,家里面有了风扇和电视,串门偶尔会有,但是夏天和冬天就不再出来聊天了。再后来平房变成了楼房,连普通的串门也没有了,最多只是路上见面了会聊两句,有事了才去别人家说事。
在平房变成楼房期间我已经出来广东这边上学和工作了。上学时都是住在学校宿舍没啥感觉,出来工作之后就有非常明显的感觉,我来回搬了几次出租屋,我都没有见过我出租屋对门的那个人,是男是女也不知道。
中国有一句老话说远亲不如近邻,当时说这句话的环境是像我小时候那样的环境,对的邻居的熟悉度基本上已经达到亲人的程度了,所以在我们有困难的时候,他们会对我们伸出援助之手,但是现在我们连对面的人见都没有见过,是男是女都不知道,那怎么可能会有远亲不如近邻呢?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这种情况可能是必然,但是这是好是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