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篇,分别讲了乾为天,自强不息;“群龙无首”和坤为地,厚德载物。
此第四篇,屯卦,乃《周易》64卦第三卦,全文100字。爻辞,震下为雷,坎上为水。此篇,大概理解,是万物初生,所历艰难坎坷,要打牢基础。此第四篇,第一节,重点讲解屯卦,屯和初九两块。
1、屯:元亨利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
但实际生活工作中,很多人进入一个新环境,都要大刀阔斧、大手大脚、大踏步表现,并经常被乐观顺利的局势所迷惑。
注重形式和气势的打造,却忽略了内功的扎实。
本章屯卦,我理解其宗旨,就是提醒人们:
做事前要打好基础,做好规划、谋划或计划;不妄动,不盲动,不主动。
2、初九:磐桓。利居贞。利建侯。
此段理解:前途未卜,道路艰险,我们应该先盘恒安顿下来,先安居,建立根据地,安营扎寨,把这些基础扎实了,才利于建立诸侯,开展工作、事业和战事。
不管到达任何一个地方,行军打仗、出门在外、漂泊异乡或者到达新的地方、环境,首先应该盘恒一下,先把落脚点找到,徘徊四顾有利于安居,不可盲目行动。一切都安顿妥当,才适合有所动作。
就像万物生长一样,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土壤,扎住根基。
老话讲,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也是这个道理。
我们在工作中,也常常提到夯实基础,固本强基之类云云,其实都是提醒人们,扎根的重要性。
而现实状态是,我们到达一个新环境后、开展一项新任务或者接受一项工作时,很多人多是不加思考和谋划,便开始行动。工作中,上级给下属安排工作时,盲动的下属经常犯这样的错误。
“老话说:欲速则不达。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最近受一个朋友所托,写一篇千字左右的诗歌朗诵稿。
千字看似很容易,但对于陌生领域和环境而言,要写的接地气,符合现实,就不那么轻松。
这一千字,我用了近5个小时完成。前4个多小时,查阅网站、搜集相关信息,确定诗歌主线和主要意象;最后,落笔只用了半个多小时。
我也经常讲:事有十分,三分做,七分想。
这个想不是让你守株待兔,而是让你广泛收集信息,了解现场、查阅资料,充分考察天时地利人和后,再去做。
工作中,我们常给下属布置任务,也会接到上级的任务。任务首先肯定要清楚准确,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标准等等不能遗漏。但是同一件事,不同的人执行,偏差往往很大。
《拔苗助长》、《杀鸡取卵》的故事,是典型的急于求成,不考虑客观事实和事物发展规律导致的大错。
工作、生活,都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讲求细水长流,循序渐进。
雷声大,雨点小,三板斧过后,没有见效,就开始自暴自弃的,也大有人在。
我们经常接触新事物、新客户。
有的人到了新的环境,总是跟打了鸡血似的,信誓旦旦的要大干一场;然后就是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几天热血,紧接着就败下阵来。
随后还指出一大堆问题,抱怨这个不支持,那个不配合,谁谁不理解,我这想法怎么怎么好,他们合伙欺负人,诸如此类等等。
人家团队以前再不好,再有问题,已经一起磨合了很久。你一来,就想都按你的想法来,闹着玩那?
你是皇帝也做不到这样啊?
宋神宗急于求成,变法失败
历史上、现实中,那些急于求成、梦想一夜暴富的失败案例也屡见不鲜。
宋神宗用王安石为宰相进行变法,历史上称“熙宁变法”,就是最典型的急于求成的案例之一。
王安石自是擅经营、懂市场的;赵顼自也是有雄心壮志的少年天子;他19岁登基,在位19年,面对国库空虚,吏治腐败,军队不强,他信心满满。
《宋史》记载:“其(赵顼)即位也,小心谦抑,敬畏相辅,求直言,察民情,恤孤独,养耆老,振匮乏。不治宫室,不事游历,励精图治,将有大为。”
王安石变法以发展生产,富国强兵,挽救宋朝政治危机为目的,以"理财"、"整军"为中心,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各个方面,是中国古代史上继商鞅变法之后又一次规模巨大的社会变革运动。变法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充实了政府财政,提高了国防力量,对封建地主阶级和大商人非法渔利也进行了打击和限制。
变法最初也取得富国强兵的目的,对西夏的战争,收回失地千余里。但是变法也触动了很多人的经济利益,在面对皇后为首的司马光、苏辙等保守派大臣的反对下,也是他的急于求成、立场不坚定,最终导致变法失败。
丢了西瓜捡回芝麻的事,也屡见不鲜。
顺利的时候,他会赶紧跟你来汇报请功,芝麻个小事,他会给你形容的多么多么困难,他费了多大努力才完成的。
会哭的孩子有奶吃
结局往往是这样的,你兴师动众过去了,发现他正坐在那聊得正嗨,跟没事人似的。
下一讲 女子贞不字,十年乃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