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单---再次植入生活

通过两天的亲子课很快确定了目标,坚信通过饼图清单孩子马上就能够很好的践行,我细致的思考,想弥补我不在他身边的时间。第二周发现他的意愿没有那么强烈的,清单只是我的期望,我发火和孩子赌气的收起前后改了3次的清单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不记得是第几版


哭述完第一次冷静的思考,应该记录孩子现在的习惯,知道我们要去往哪里是目标,也要知道现在在哪里尼?

第一个90天飞逝,我没有想好怎么重拾清单。

理论部分:

清单 价值作用

1.帮助孩子和我们解放大脑,养成好习惯。

2.清单不是教条,要结合思考行动,在有意识的训练中感受到作用。需要不停的改进计划,帮助我们发现孩子潜在的问题,觉察自己和孩子的行为,让我们知道下一步如何做的更好。

3.导航仪,是份标准,是我们希望孩子去的那个方向,执行中是逐步达成的。

今天不做不是明天不做的理由 ,持续去做是最重要的。

清单制作清单要点:流程类清单

1.关注起止时间点和清单上的事件行为前期关注事件时,发现很多做不到。特别注意哪些具体的哪些点是需要关注一.当下重要的,做不到的行为。

2.孩子可以做到,但经常忘记的行为。要重复提醒他做。

3.已经养成的习惯简单代过。

结合案例分析,我反思孩子实际情况,一个时间强化养成的习惯后就不需要写了清单需要迭代,孩子做到后就弱化,再强化需要的好习惯。


贴在餐桌前

给孩子一个反败为胜的机会,把弹性区放到最后合理。

清单用起来需要对孩子现有流程,事件和时间做对相应的记录 。 把清单上的差距不同点 挑出来同步给孩子,让孩子养成看清单的习惯,是习惯中的习惯。

前期要和孩子一起讨论,过程是非常可贵的。

和孩子共创如何能够做好,如何解决当下的问题。总结和优化的过程比看着孩子做不到的过程更加重要。

假期陪孩子写作业,利用学校的记事本,第一次思考如何陪伴好呢?想到先入手知道他的实际情况!植入课上教导的,对孩子预估时间能力的培养,增强时间把控能力。


孩子自主预估时间


方法:

1.体验:让孩子自己预估每项作业园成的时间,并在记事本上做标明。自己设定番茄钟,完成一项后记录实际使用时间。

效果:每项作业实际完成的速度都比预估时间少!大大增加了孩子的自信心,爸爸回家,儿子手舞足蹈的拿给爸爸看成果,感觉自己很厉害!

2.思考:排列作业顺序并安排好作业之间的具体休息时间。番茄规则(25+5)

效果:前两项作业节约了时间,结束时儿子开始得意洋洋,拿起魔方开始玩了起来,我笑着提醒他查看记事本,自己是如何安排休息时间的?


作业后的讨论

作业完成后,我开始思考如何制作作业前准备清单和流程单?

和儿子进行了讨论,我画了一个沙漏图形,上面预估时间是满格,下面是画了一半的实际时间!我让他看着图,说一说!

他回答,预估时间多,实际时间少!

我进一步问,你是怎么做到的尼?

他回答,用了番茄钟,我很专注!

他的回答给了我大大的惊喜!

沙漏图形,预估时间和实际时间中间我加上“专注”两个字!

他说,妈妈。我想到一个更好的方法表述,可以用魔法尺,数学课我们学过。做起小老师在白板上画了起来,“预估时间+专注,时间就减少了,等于实际的时间+玩的时间。

并且进一步排列了作业的顺序。


贴在书桌前

相对于之前的清单,嘉许自己这次多用了图例说明。具体事件需要用计时器的在图上做说明。

清单中的事情形成闭环,做完作业要自己检查放书包,要让他的事情和父母的事情分开。父母检查完,再归位收拾书包。


提示清单

睡前清单下贴床头,清单是需要不断修正行为才会有适合自己的清单, 不能期待百分百做到,要不断的重复清单上孩子做到的行为。孩子会把清单当成好朋友,而不是绑架自己的工具。


时间不断改进中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