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柒晓
相信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吧。
当我们想表达自己的想法时,内心开始OS:“这句话说出去以后,我会陷入被动的局面吗?对方会因此而不喜欢/讨厌/拒绝/解雇我吗?嗯,我得想想。”在犹豫间,也许就错过了最佳的表达时机。
一次次犹豫,一次次错过,一次次遗憾,一次次委曲求全。你以为自己善解人意,顾虑周全,但现实的结果是:你的需求不被人得知,你变得越来越不愿表达,最后你慢慢丧失了话语权。
究竟为什么会这样呢?从精神分析学派的角度来说,也许是在你童年表达需求时,父母家人习惯性的忽视,老师偶尔一次拒绝,再加上小伙伴偶尔一次玩笑,于是你的自我保护机制对你说:“还是别说了吧,没有人听的。”
这样的次数多了,渐渐的,你的潜意识相信了:“我说的话真的没人听,我是个不被接受的孩子,我不值得被尊重,我不值得被爱。”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你真的不值得被尊重吗?
父母习惯性的忽视我暂不讨论,所有当父母的或者准备当父母的需留心,但你既然选择看这样文章,相信今后你的孩子被习惯性忽视的几率不大。
今天讨论的是另外一种情况。
当你向恋人/亲戚/朋友/同事/陌生人提出需求时,他们拒绝了你,也许他们当时要顾及更重要的事,有可能是父母病重,有可能被高利贷追杀,有可能是孩子面临升学,也有可能就是心情不好或者看你不顺眼。
无论对方出于什么立场,ta选择拒绝你,一定有自己的原因,然后你又恰好因为对方的拒绝而感到受伤了。
也许你会愤怒、责怪、怨恨,你的任何情绪都有源头,不要和它对抗,看到它,接受它,然后与它和解。
如果实在想不明白,你可以追问ta为什么这么做,也许ta会给你解释,也许不会。事实证明,追问的效果比自己瞎猜好。
如果追问之后仍然没有得到你想要的答复,这个时候你可以左右的,始终也只有自己而已。于是对自己最有利的做法是,寻找新的解决方案,下次在ta提出需求的时候,考虑到上次ta无缘由拒绝了我,我也不会很容易就满足ta的需求。
如此一来,渐渐的,对方知道了你的界限,不会一点小事就来找你帮忙,相反,在面临一些关键性决策的时候,他们会来向你请教。
同样的,你也在这个过程中锻炼了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对方真正需要你的时候,提供实用性更强的帮助。
在这里介绍一套我的处事原则(慎入)。
1、能上网解决的事,尽量不问别人。
2、能花钱解决的事,尽量不占用别人的时间和精力(这点并不是说我钱多了没地方用,谁不爱钱啊?但是在衡量的时候,我会慎重一点,这也让我有了更强的动力去赚钱)。
3、一些比较棘手的问题,虚心请教比自己厉害的人。
4、别人有资源愿意分享给我的时候,乐意接受。
5、我有资源的时候,会分享给能将这份资源用起来的人。
6、女生之间偶尔八卦,明明就很有意思。
以上几点,至少在目前看来,给我带来的好处多过坏处。
一旦和外界建立起这种良性的互动模式,你会发现,为自己赢来了自尊的同时,你的生活也会因此而变得不一样:纠结的时间少了,有更多的时间见有意思的人、做好玩的事,有更多的精力享受美景、享受美食、享受恋爱、享受家庭以及享受自己。
很开心身边的大多数人已经越来越懂得为自己发声,这是时代进步的馈赠。
快来和我一起八卦吧~
原创不易,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