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咚”,文医生发来一张照片。医院走廊的椅子上,坐着一个十几岁的小男孩,带着鸭舌帽,微低着头,眼神落寞地看着自己的手心……
“十二岁”
“面临着死亡”
“太恐怖了”
正准备问小屁孩怎么不开心,突然被文医生发来的这三句话给砸哑口了……
十二岁,本应该是离死亡很远很远的年纪,本应该是懵懵懂懂问什么是死了的年纪啊。
哑了半天,问:“他怎么了?”
“淋巴癌。”
简单的三个字,却是沉甸甸的悲伤。
无法想象,十二岁如何理解这三个字,是否明白,死神已经盯上了他。面对生老病死,往往我们只能有深深的无力感,然后,想方设法去接受、适应降临在我们身上的生老病死所带来的各种痛。但是,他才是一个十二岁的小孩,生命才刚刚展开,上天怎么会狠心收回他刚刚展开的人生呢?
以前,在不知道世事维艰的少年时代,我说过一句话,“生命在于厚度,而不在于长度”。我知道生命不在于过得有多长,更重要的是要把有限的人生过得有意义。但是,这么小的小孩,他甚至都还不知道如何把生命过得有意义,都还没有机会开始创造意义,就已经被剥夺了继续生存的权利。
我清楚明白,人作为一个生物体诞生,拥有一个脆弱的肉身,那生老病死便是必然要承受的课题。我也大概能够比较泰然地接受自然地老死,但是,我无论如何也没办法平静地看待夭折,也总是心疼小孩子的病痛折磨。有时,我也安慰自己,死去之后是没有痛苦的,他并不会因为死亡而更加痛苦,更加痛苦的是他的亲人朋友。但我也不止一次地想象死亡前感受到的身体苦楚、面临死亡的恐惧,我想,这才是对将死之人的折磨。而无法理解病痛、无法理解死亡的小孩,他又会如何地恐惧那个虚空的、黑黝黝的死亡呢?至此,我总是不敢继续想象下去。
我有时在想,冥冥之中的那个高高在上的主宰者,或者叫上帝,或者叫老天爷,他到底是如何决定我们这些芸芸众生的命运,如何决定谁该病苦早夭,谁又可以颐享天年呢?这大概是一种随机选择模式吧,不知道是谁给他编的程序呢。应该偷偷去改写一下程序,让众生都能健康诞生、平安终老。
或许,科学的发展,终有一天可以做到如此这般。或者通过基因控制,基因择优,选择不患病的基因造成一个人;或者通过医疗水平的发展,能够预付、医治所有的疾病。那样子,人就真的能得到安宁、得到幸福吗?
放开了一番想象之后,不得不承认,身体的安健,应该只是幸福安宁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俗话说“温饱思淫欲”,温饱解决了,尚且就浮生很多杂七杂八的欲求,何况连生老病死都解决了,不是更加肆无忌惮地无限度产生欲望,而欲望不能达成时候,安宁、幸福就越来越远了。所以,身安康了,心也要安康,而心的安康,需要修炼。
突然,我想,生命的主宰者给了我们一个生老病死的随机降临模式,或许也有他的意义。或许他想给我们一种危机感,让我们在危机感的激发下,能够更主动去思考生命的意义,去努力创造生命的意义。这样,生老病死,最是无情,但,换一种思维,抑或,也是最有情吧?
大概就是这样,存在即是合理。但是,我还是有那么一点点的小希冀,希望能不能不要把死亡那么早地降临在这些尚未谙世事的孩子身上,让他们长大到能够体会生老病死的特别情意,让他们有机会去创造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