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一个特别会夸人的朋友,几秒钟,能给人夸的天花乱坠,飘飘然飞起来。夸张的形容,似懂非懂的比喻,留着你迷惑小眼神儿还在发呆,TA又发动一波赞美袭来,更晕了。接地气的用词造句,土味浓浓的方言俗语,亲切又幽默,完全另类的说话风格。一开始听上去有些不自在,在说明文、记叙文、议论文包围的职场社会中,这类脑洞大开的神话式传说果然清奇。
见人就夸,毫不费力,溢美之辞张口就来,我曾经揣测这样的称赞是否出于真心。有时候甚至嗅到了一丝贬损的味道。再看看这位朋友,眼神纯真,语言走心,听者无不受用。甚至常常引发现场的触动和联想,让彼此的信任迅速推进。难道只是自己不舒服,不习惯吗?后来大家熟悉了,我们聊到这里,他的意思大致是每个人的感受、判断不同,看看自己不舒服的部分。为什么不习惯赞美呢?哦,它是个提醒,在这个问题的引导下,我开始有了一点发现,原来有时候怀疑它不是真相,担心一个假象,随之而来是想象中的被愚弄感,而这一切还没发生呢。
那么真相又怎样呢?对真相、对事实的追逐,会陷入一种冷静、不投入的安全感。当寻找真相作为唯一的心意,常常陷入鉴别无效信息的洪流,越鉴别,越涌动。久而久之,批判性视角那叫一个敏锐,凡事先质疑、先批判,先假设其虚假、不合理,发现一个who加一分,发现一个when加一分,还有where,what…… 做好甄别真伪的工作,首先训练了关闭感觉,感觉会影响判断啊。
再后来又有一点发现,因为自己的不会而感到无力和颓唐。赞美是我们多么缺失的一课。TA是怎么做到的?我猜源于观察、直觉、同理心长期的练习。
习惯让你以为它是好的。然后你会有意无意的捍卫它。不习惯就像黄色交通灯,一闪一闪地提醒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