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是我喜欢的,监考是我喜欢的,阅卷嘛?稍微那么不喜欢。连续两天晚上加班,白天除了上课就在阅卷,成绩总算出来了。两个班平均分刚刚及格,相对100分的分值,有点偏低。失分比较多的,一是基础题,17分的总分,个位数分值的近40人(总人数104)。关于字音字形,《语文课程标准》第四学段是这样规定的:
(一)识字与写字
1.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左右。
2.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
3.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
4.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其中第1条强调的是识字方法,独立识字,认识汉字的数量;第2条和第4条是强调书写速度,书写习惯;第3条属于审美教育。
教学中我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让学生借助工具书独立识字,课堂上讲解的比较少。配套的《绩优学案》有基础部分,我以为这就够了,没有重视听写,仅在考前用半节课时间听写过一次,其余都是以家庭作业的形式,布置,检查。通过考试,我发觉,仅靠家庭作业,学生无法掌握,以后还要牺牲课堂时间或早读时间,及时听写,巩固字词部分。
阅读题暴露出来的问题主要是,概括能力差,尤其是课内阅读,改变了课文原有的段落结构,学生就不会概括了,以后在教学中要多训练。
作文题暴露出来的问题是学生不会审题。半命题的作文,我发现了---- 的美,有补充“人”的,有补充“景”的,哎,无语(第一次作文训练要求是消除学生畏难情绪,不管写得好不好,先写下来就对了。)但考场作文必须要从审题开始。
语文教学就是这样,知识点太庞杂了,学生以为会其实不会的情况太常见了,提高成绩实属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