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29日
天气: 晴
心情指数:8
小确幸:
每日金句☞每一朵雪花,都是一份创意!【觉察生活的点滴】
Objective 你对今天学的记得什么?
什么是要事?
要事,即能够帮助你更快更好甚至最快最好的实现最重要目标的事。
“次要”事,即要事之外的事。
为什么要优先做要事?
1,选择是最大的效率。在同样的时间里,做要事与次要事能给你带来的价值天差地别。在能够做要事的时间里做次要事,不仅是收获小的问题,更意味着你本来可以离你的最重要目标更近一点,而你却放弃了。
2,倒逼你放弃次要事。很多次要事其实是可以直接不做的,或者少花点精力。而当可支配时间还很多时,我们又很难下决心去放弃一些其实知道要放弃的事情。但是,当你用多数的时间完成要事,剩下的可支配时间已然不多的时候,“无可奈何”的心态会让你更坦然的放弃不必要做的事情。
Reflective 一句话形容今天的情绪(今天的高峰,低峰)今天状态不错!
Interpretive 今天你学到了啥?重要的领悟是什么?
一.将注意力、时间首先投入到要事。
1,在多件事情中优先做更重要的事。
2,在同一件事中优先做更重要的部分。
例如:多数情况下,在阅读一本书时,我们应该直接切入能够解决预设问题的章节,而不是从第一页开始。
例如:在给人提建议的时候,应该先从最重要的建议说起,而不是想到什么就说什么。
例如:与朋友相聚,应该从最重要的朋友开始约,而不是想到谁就马上约谁。
3,高效时间优先做要事。
4,完整时间优先做要事。
5,低效时间优先做要事。
很多次要事其实完全可以放弃,低效时间做要事虽然可能效果不佳,但总比做不必要的事来的好。
二.对次要事的态度:尽一切可能不请求、拒绝、放弃、委托或延后。
要事不能延后,次要事可以有计划的延后,延后到再不做会影响最重要目标推进的时候。
例如:我的要事“写作”和次要事“准备奖学金颁奖典礼演讲稿”,后者我可以推迟到开讲前的两周再开始准备,我必须这时候开始准备,因为再迟点,超过了“最后期限”,我难以保证质量,会产生巨大的焦虑,进而让我没有足够的精力投入写作。
有人疑惑,既然这件次要事最后还是得做,那优先做和滞后做有什么区别呢?
把一件次要事延后到“最后期限”,会倒逼你提高效率,因为你不专注和高效些,根本做不完。如果你是一个面临最后期限容易低效和焦虑的人,可能你会搞砸这件次要事,但又何妨,它只是一件次要事,总比你耽误了做要事的时间或者干脆将要事拖沓到最后草草完成来得好。
值得庆幸的是,如果你这么做了,次要的事往往不会搞砸,要事也能做到最好。料想最坏结果是一种心法,其目的恰恰是尽可能避免预料果的发生。
三.用无法做要事的时间和碎片时间做次要事。
例如:我的最重要目标是提高学习与思考分析能力,所有我要优先用高效时间、完整时间做我的要事——写作与阅读相关书籍。但我还要做一些次要事,如听得到订阅专栏、回顾并深入思考已学知识、运动、娱乐、做家务等,怎么办?
我的做法是,在实在没心思写作与阅读的时候去锻炼,或看电影,以及在做写作过程中的休息时间边洗衣服边听得到订阅专栏,甚至,我会在走路、吃饭、跑步时反刍已学知识并深入思考。
一言以蔽之:
要事优先,其实是一种心法,它时刻的提醒你:尽可能做更有利于最重要目标的事情。
所以,能做要事尽一切可能做要事,实在不能做要事再做次要事,如果次要事不优先做会严重影响要事的推进,那就优先做次要事。
最后,用一句话和大家共勉:
请相信:总有更好的方法能够解决你正在面临的问题,你需要的只是学习。
阅
Decisional 一句话形容今天的工作,明天要继续哪些工作!
完成培训第三天!
明天第四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