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抄:杰夫·尼尔森承认,他的方法绝非是解决整个国家人力资源制造体系大面积失灵的完美对策。按照理想的设计,我们应该建立这样一种教育和社会救助体系,帮助那些来自南区还没有彻底自暴自弃的贫困青少年。但是至少在眼下,OneGoal及其所依赖的理论体系似乎还是最有价值的干预措施:通过这个项目,按照每个学生每年1400美元左右的成本,就可以把一个来自低收入家庭、表现不佳、浑浑噩噩没有目标的青少年,转变为一个成功的大学生。
感悟:“我们应该建立这样一种教育和社会救助体系,帮助那些来自南区还没有彻底自暴自弃的贫困青少年。”其实我们国家贫困地区的农村初中生也迫切需要这样一个救助体系。我曾有幸在2013年暑假,走访了10个左右的村庄,专门挑选的是中考成绩100来分面临失学而不知所错的青少年,进入他们的家里去面对面的“劝学”。那些所谓的差生,在父母眼里已经没有读书的必要了,男孩子计划跟同村里大人去东北“抹灰”,女孩子计划跟表姐妹们去广州工厂做流水线……我了解到情况后,耐心的讲解出去打工和继续读书对未来的不同影响。然后询问着学生有没有想继续读书的愿望,我告诉学生,哪怕只有一丁点想读书,,都会帮助你们继续读书,父母那边的情况我来说服。印象很深的是其中一个女孩子刘海几乎遮住了她的眼睛,我跟她谈话时,她双手扯着下边的衣角。一直不看只是我的眼睛,直到我告诉她“如果你继续读书,你以后也可能当老师”这句话时,她不可思议的抬头望着我的眼睛。(2016年暑假,她中专毕业。现在已经是一名幼师)。
还有一名14岁男生我也有印象,去的时候他爷爷在家,告诉我他去田里帮奶奶去割谷了。爷爷去喊回来的时候,他满头大汗,皮肤黑黝黝的。挽着裤脚,跑的飞快。爷爷说起这个孙子:“我孙子特别会心疼我们,总是帮着庄稼里的活,怕我们累着。哎,就是读书不会读。”我喊了他的名字,他很意外,但还是很有礼貌的喊我老师好!他并不是我的学生,我只是负责寻找并帮助我们乡镇的即将辍学的“差生”继续接受教育的老师,他在我最终的劝说下,选择读中专的数控专业。
那个暑假,我花了1个月,一共帮助了15名“差生”选择继续读书,1名读高中,14名读中专。为什么我大多劝他们读中专呢,原因有四:一是读中专每学期只交550元,书本费加上住宿费,这是农村家庭基本能负担的费用。二是国家政策中每年补贴中专生1500元,三年读完补贴有4500元。三是学习压力没有高中那么大,主要是理论+实践的学习。如车床数控,计算机专业,还有高铁专业,以及幼师专业等,让他们有一技之长,将来能力提升了也好找工作些。四是进校园学习每周末还可以回家陪伴家人,比过早进入社会吃苦要让老人放心些。
只是现在我来黄石了,很难再跟进他们的后续消息啦……
亲子互动:今天晚上我们继续陪孩子练习滑轮,他已经和广场的两个朋友约好了明天一起玩的时间。哈哈,孩子开心,我们大人也开心。
感恩一语:今天上班和朋友见面了,感谢她们的陪伴,好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