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月 李建军
仰头月,俯首月,望日更怕月!
出门不赏月,进餐又见月。
月,月,月,何知多少月?
这首小诗,是作者多年以前写的,今天重新拿出来与大家分享,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从这首诗中,可以深深体会出作者的思乡之情,思乡之切,思乡之深。特别是在中秋佳节之夜,作者感慨不能和亲人团聚,感叹“月是故乡明”的心情。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佳节是家人团圆的日子,从古至今,多少身处异地他乡之人,在这个团圆的日子,都会自然而然地想念家乡,想念亲人,想念朋友。
仰头月,俯首月,望日更怕月。
中秋佳节是赏月的时光,有“天涯共此时”的美好。作者漫步来到河边,独自一人走在静静的月光下,没有浪漫,没有期待,只有自己的影子跟随其后,陪伴着自己。抬头看到天空的明月,圆而亮,近而大,好像就在头顶,让人感到有一种难言的心境。作者仰望天空,中秋月色如此得美好,然而作者心中却充满孤独。此时,作者最不愿看见月圆,因为月圆人不圆,所以才低头走路不赏明月。可是,作者低头又看到了河水中的圆月,是那样的清澈明亮,在河水中荡漾。月光如水,让作者再一次不忍睹圆圆的明月,这正是“望日更怕月”的缘故。农历每月十五日,地球上看到圆形的月亮,这时的月亮叫望月,这一天叫望日,就是十五的月亮。望日更怕月,一个“怕”字,更加深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一个“怕”字,巧妙的表达出作者的心理活动。这个“怕”字用得恰到好处,让人深思。特别是一个感叹号,更体现出作者怕的心情。正如唐朝大诗人李白诗云:“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心境。这一段用了三个月字,层层递进,作者写的都是十五的月亮。
出门不赏月,进餐又见月。
中秋不可不赏月。而此时,作者对赏月百感交集。中秋的夜晚,邻家亲人相聚在一起,有说有笑,喝着美酒,吃着月饼,赏月作诗填词,是何等的快乐幸福温馨。可是作者此时,不愿看到月亮。看到圆月,自然而然地就会想起故乡,想起亲人。所以出门不赏月,更没有愉悦的心情赏月,只好默默地回家,再次回避看到月亮。作者以为,回到家中就看不到月亮;看不到月亮,心情就不会那么孤单寂寞,就不会思念故乡的亲人。可是,让作者没想到的是,进餐时却看到了月饼,再次勾起作者的思乡之苦。这段写个两个月字,前一个为月亮,后一个是月饼。
月,月,月,何知多少月?
十五月儿圆,圆月在千百年来,都代表浪漫爱情故事。可是,此时到对作者来说,倒成了一种痛苦地折磨。作者本来就怕看到月亮,一个人漫步在月光下,不敢抬头赏月。不赏月也就罢了,可是,进餐时却看到了月饼。此时作者再也控制不住心中的情感,一种相思达到高潮。心里在呐喊:“月,月,月”,这么多月,为啥就躲不开?一下子使作者离别的痛苦,达到了极点。“月,月,月,何知多少月”?这一句强烈地表达出作者的内心世界,就是“相思”何知多少月?一个问号,加深了作者的深情期盼。这里一连写了四个月字,都是指月份,意为时间。
这首小诗,短小精悍,三段七句二十九字。作者运用直白的语言,渲染了中秋月的特定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了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全诗构思独特,作者貌似咏月,实为思乡之情。每一句都离不开一个月字,共计九个月字。每一个月字都有不同的含义,从月亮,到月饼,最后到月份,句句深入。每个月字,每句月字,都让人遐想,让人深思,让人回味,让人感到相思之苦、之痛、之切。最后,每个月字,均在作者心中化作:“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福。
作者简介:李建军,河北省邯郸市作协会员,河北省鸡泽县作协理事;河北省鸡泽县摄影协会名誉副主席;邯郸市集邮新概念研究会理事。